本报记者张月英
作为百姓家门口的基层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全县的医改试点单位标杆,柳杜乡卫生院自医改工作启动以来,主动谋划,精心组织,攻坚克难,人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医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医改,打破瓶颈,该院积极找寻突破口、切入点,通过对文建明工作法的学习、运用、推行,取得了初步进展。而今,该院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先行先试、对标一流,积极探寻文建明工作法与医改工作的有效“结合点”,将文建明工作法进行到“底”!
纯洁白衣底色:与白求恩精神“会师”
对标一流,是柳杜乡卫生院推行的工作方法之一。该院从思想上找坐标,在目标与方法上找标杆,白求恩、文建明,成为该院对照学习的两大标杆、楷模。
走进柳杜乡卫生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诺尔曼·白求恩塑像。仰望塑像,其目光坚毅、步履坚定地向着前方。这尊汉白玉雕像,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雕刻于医务工作者眼前、心间,成为凝聚该院上下的主心骨,总坐标,激发出大家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目标与追求!
文建明,四川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乡镇三二工作法的创造者;公而忘私、积劳成疾,身患癌症的他做过20多次手术,依然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创造了生命与工作双重奇迹。
文建明精神与白求恩精神的“会师”,成为该院纯洁思想,奋发有为的动力。这种动力,使得柳杜乡卫生院由内而外焕发出一种精气神、新面貌:院子里,百花飘香绿满眼;诊疗室,环境整洁秩序井然。这里,为患者创设出一种温馨舒适的就医条件。
夯实目标底力:让深化医改有“路径”
文建明工作法的推行,医改政策的出台,均有着一个相同的目标:惠民生。
在院长薛建荣办公室墙上,2012版的《柳杜乡卫生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责任栏》,以“一事一表”的方式,明确了该院今年医改工作的深化项目、工作内容、负责人、牵头领导。从其六个深化项目来看,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激励性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每个项目均关系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医改工作的持续推进。
自医改工作启动以来,柳杜乡卫生院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规范化建档立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辖区村级卫生室、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一是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二是通过县医院定期对该院帮扶,给予管理、技术指导、建立双向转诊、人员免费进修,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是开通了“三位一体”远程诊断系统,利用现有设备进行X光、心电图、B超等检查,通过网络平台传输到太原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中心,进行在线远程诊断、远程培训,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2011年共接诊患者730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73人次,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今年以来,该院将文建明三二工作法与深化医改项目相结合,夯实了基础,明确了目标,为深化医改找到了有效路径、出口。
充足制度底气:为服务升级“保驾”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今年年初,我县开始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特别是6月8日太原市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报告会在我县的举行,为柳杜乡卫生院医改工作拓开新的视野。该院在学习领会的同时,积极响应并落实到工作中,截至6月20日,柳杜乡卫生院结合本行业、本院试点特点,分门别类,配套了一系列制度方案,并辅之以推进流程:柳杜乡卫生院各岗位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分配方案、柳杜乡卫生院工作岗位分类、柳杜乡卫生院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审批表、柳杜乡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指导意见、柳杜乡卫生院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等等,各项制度方案的配套出台,为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做好充分准备。
制度方案的出台,为该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档升级夯实基础,为该院文建明工作法的持续推行充足了底气。
五张活力底牌:文建明工作法“有谱”
经过前段时期的认真学习、积极实践,而今,该院在深化医改工作亮出的五张活力“底牌“,使得文建明工作法“有了谱”。
“两下”,即下所寻问题、下村解难题,是该院在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中亮出的第一张底牌。柳杜乡卫生院首先成立了工作组,将下乡变成常态化,按照上级精神要求,对村卫生所各项工作进行督导,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职业道德、服务质量、医疗纠纷)进行实质性解决,发现问题做到早提出、早改正,把每个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当在工作中发现难题、难点时,工作组与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后帮助解决,做到辖区内工作、管理、责任、服务一体化。
“两抓”,即工作纪律行风整治活动常抓不懈;三好一满意活动常抓不懈,是该院亮出的第二张底牌。
在工作纪律行风整治方面,该院建立健全医德医风管理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责任制管理;强化医德医风、工作纪律监督机制,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监督、控制、保障体系;公布医德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监督举报电话。
该院深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一是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二是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三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四是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他们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依靠群众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广泛组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汇总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患者意见和建议。
“三定”,即实行定岗、定人、定酬新的用人机制,是该院亮出的第三张底牌。
该院在设定岗位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设岗、宏观调控”的原则,坚持“优化结构、精干高效,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在定人方面,首先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该院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定酬方面,该院坚持薪随岗变,按岗定薪,根据职工岗位薪酬标准,按照职工所从事的岗位确立薪酬水平,并对工作成果表现优异或贡献突出的业务骨干进行适当倾斜。
“三教育”,即实行党员党性、领导核心价值观、职工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是该院亮出的第四张底牌。
“三机制”,即分管领导责任机制、人员岗位责任机制、绩效督查考核机制,这是该院亮出的第五张“底牌”。
分管领导责任机制、人员岗位责任机制,即在工作中将“职、责、权、利”四项一次划分到岗位,从而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用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严格督导、定期整改,实现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实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
绩效督查考核机制,即在考核过程中按照“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考核。德:主要考核领导与员工的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思想品德等方面。能:主要考核领导与员工从事各项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业务熟悉程度。勤:主要考核领导与员工的出勤情况(包括请销假、加班、下乡、迟到、早退、旷工、脱岗等)。绩:主要考核领导与员工主管业务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测评后,针对每次的绩效考评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对绩效考评工作作出诊断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改进后期的绩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制度化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绩效督查考核机制,一是为更好地加强职工的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绩效,发掘员工潜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为职工与上级的沟通架起桥梁;二是为确切地了解职工队伍的工作态度、个性、能力状况、工作绩效等基本状况,为人员选拔、岗位调动、奖惩、培训等提供信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