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和知县任职清源县储方庆欲槔东湖水
顺治十五年,直隶内丘县副榜贡生和羹,来到清源任七品正堂知县。顺治十八年,和知县组织民众,在城西北角,即今吊桥坡处,向南筑起二百八十丈长的土堤。遇大雨河水上涨,城关派人员夫役巡防筑堵。此外白石南河、白石北河流经之村庄随毁随修,从而保证了城关及沿途居民的安全。
顺治十七年,和知县捐出自己的官俸,增修清源城南关即梗阳旧城,在土城墙外又包上砖,修上城垛,砌了东、西、南三面,加强了防御功能,保证了旧梗阳城内人民的安全。和知县在任五年,留有清源旧八景(汾河晚渡、净梵晨钟、中隐环青、平泉流碧、陶唐古迹、里克遗祠、白石云松、青堆烟草)七绝八首,并新增八景(东湖夜月、西岭香岩、别墅池塘、讲堂琴韵、平峦积翠、上净西凉、山寺槐荫、石堤柳浪)绝句八首及诸多文章,现录《汾河晚渡》和《东湖夜月》七绝各一首如下:
汾河晚渡
汾河不断水长流,车马喧填古渡头。过景西临争放缆,不知何处问归休。
东湖夜月
渚阁上清半有无,波光犹自漾冰壶。何时对饮扁舟上,醉倒归筇倩鹤扶。
和知县离任后十三年,江南储方庆任清源知县。他在任时,陕西、甘肃不大太平,朝廷命令建威将军驻防晋阳,防备西边有事可就近出兵。这样清源县就有了担负军队粮草的责任,再加上这几年白石河水又发生数次水患,每年都得花费很多人力、财力来修整河堰。储方庆生性廉洁,因而征购军需粮草的费用,都借贷去办,不向百姓收取。这时,下边的吏员又请派人增修白石堰,可老百姓除去运送粮草的人员外,再难抽调人员,储方庆忙得焦头烂额,在万般无奈之下,前往白龙神庙(今仁义村东)祈祷。可也作怪,第二年夏,白石河水居然改道向南,离城十里,入于汾河,没有危害到清源城。第二年秋大旱,他又亲自登山到白龙庙祈祷求雨,十分灵验,于是当年又获得大丰收。
储方庆又看到城中傍湖的东城墙,受水浸润,以致崩塌,而西边邻近的民宅,也日益受到损毁,东湖不但不是城中美景,而是清源一害。他准备用南方排水的桔槔,把东湖之水排往城外,然后修成西面的护城堰,在白石河口加设坝堰挡水,使外水不得入于城内,使内水尽数排往城外,然后修缮完整的城郭,重新修建房屋,使清源城东部大片宅院不至于被水淹没。储方庆的计划,因各种原因难以实施,四年后他任满离去,因没有完成这一夙愿,遗憾不已。储方庆两榜进士出身,学识丰富,在清源期间,留下不少赞颂清源山水风光和自身感慨的优美诗文,今录一首,作为本回的结束语。
七律·梗阳官舍
官舍周围尽是水,人家零乱竟如山。只缘地僻堪客懒,谁爱官贪却爱闲。燕雀竟喧堂寂寂,芝兰空觅草斑斑。何时得遂归来志,三径荒芜独往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