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英
早就想写一点有关父亲的东西,可总是因为懒惰而未下笔。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1个年头了,我们姐妹兄弟五个都已各自成家,转眼都已过不惑,总是各忙各的,聚在一起时也很少谈及父亲,可能是父亲离开我们太久了吧。一想到这,我就感觉愧对父亲……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迷失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每当夜深人静,父亲瘦小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总希望父亲能进入我的梦境,可是每次都见不着父亲,是不是父亲怕我太过于牵挂竟舍不得走入我的梦中?
父亲是我大学毕业刚刚两个月过世的,他没有吃过我给他买的一口吃的,没穿过我给他买的一件衣服。他来不及等我第一次领到薪水就匆匆离去,他留给我的是终生的遗憾。我的四年大学是他用微薄的退休工资和辛苦的零星小卖供出来的。记得当年父亲为让我有更好的条件读书,退休后在街头摆起了小摊,每天天不亮就去接货,总是天黑才回家。当时我很不理解,只感到很丢人,要知道20多年前在街头摆摊是件让人觉得很难为情的事。为此事我曾经给过父亲白眼和恨语,但是父亲一直坚持着、很辛苦地让我无忧地完成了学业。
小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不常在家的,因为身体原因,父亲是他们单位的门卫。父亲单位生产农业生产器具,那时候家在农村的工人做私活的很多,可是要想出单位大门是很难的,为此父亲得罪了很多人,甚至单位领导。所以有的人跑到家里漫骂、威胁我们,最严重的是在单位福利分房时,作为元老的父亲没有分到房子。全家人在感叹不公之外,更多的是埋怨父亲的死心眼,但父亲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做人正直,对工作负责,对任何人都应该一视同仁。父亲就是这样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操守坚持到退休。
其实最让我们忘不了的是父亲的勤劳。从小失去父母的父亲11岁时就随哥嫂从河南老家来到山西,20多岁时的一场大病使高大的父亲一下子变成1米6的瘦小身材,所以在我的记忆当中,父亲一直就是一个小个子。但是小个子的父亲凭着他的勤劳节俭,凭着他的吃苦耐劳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给我们全家撑起一片天。父亲在家的时候总是闲不住,那时候的家务活比较多,好多苦力活他不舍得让两个哥哥去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等到把哥哥姐姐家的孩子看大了,还是闲不住,不顾全家人的反对非要上街摆摊。父亲的固执全家人是服了的,只要是他认准的,没有谁能阻止得了他。现在我们都长大成人了,才明白父亲之所以那么固执,是因为他想要他的妻儿过得比别人好,这份责任一直到他去世在他心里从来都没有丢弃。
父亲没上过学,认识的几个字全是扫盲班里识得的,但是他很爱学习,一有空就看报纸,不认识的字就问我们。父亲曾经是县里党代会和政协会议的党代表和政协委员。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回家后读文件时的情景。他的略带河南腔的好像唱歌一般的朗读的声音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他对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我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是父亲硬逼着无意读书的我去复读,直到我考上高中,上了大学。
没有父亲,不会有今天的我,更不会有我的今天。年少时的我埋怨父亲的死心眼、嫌弃父亲的没本事,甚至父亲瘦小的身材都使我觉得难堪。如今已为人母的我深深地为自己当年的“小”而自责,为没有为父尽孝而自愧,为不能再为父亲尽孝而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特别怀念父亲。怀想父亲的一生,虽然没有给我们创造丰厚的物质条件,但却给了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和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