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生活*怀旧总第2389期 >2012-07-22编印

妈妈的手工布鞋
刊发日期:2012-07-22 阅读次数: 作者:程桂桃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程桂桃
  我们踏着妈妈的手工布鞋一路走来,走过了梦幻的童年、充满理想的青少年,同时也走出了成长过程中的迷惘困惑和烦恼,走上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金光大道。
  从我记事起,穿破了多少双妈妈为我制做的手工布鞋已记不清楚了。可我深知妈妈的一生中,最缠她身心的,就数做鞋了。
  年轻时的妈妈心灵手巧,针线活特别棒,总是物尽其用。她把家中平日积攒的破碎布和我们穿破的旧衣服拆开来,把面糊涮在案板上,用破布细心地贴补拼凑粘上去,一层一层的粘平实做成袼褙,粘上三四层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揭下来做“鞋坯子”,然后拿来鞋底样按尺码剪出鞋底模型用它来垛底子。垛底子就是往鞋底模型上抹一层面糊,粘一层布。再把模型外围多余部分沿着边沿剪整齐。所用的布块都得从一大堆破烂布条中翻翻拣拣来拼接。要想垛成一只底,这同样的方法必须重复几十次,至少粘够一厘米厚鞋底才算垛成功,垛好后放置在灶台上压实焙干才能纳。
  纳鞋底是要用麻绳的,所以妈妈还得捻麻绳。刚买回的麻儿卷成团,里面枝枝杆杆的很不纯,还得抖扒开择拣干净用梳子梳,因为有的麻条很宽硬,必须梳的绒软后才能用。捻麻绳时妈妈把拨吊转个不停,再把一根根麻儿均匀地续上去,纳一只大人的鞋底大约需要长度为四米左右的五六条麻绳吧。
  妈妈纳鞋底一般在晚上或雨雪天不能出工干活时,那时家里没有电灯,妈妈每晚在煤油灯微弱的光线下干活,她坐在土炕的墙角,一边纳鞋底,一边伴我进入甜蜜的梦乡。
  妈妈左手握鞋底右手拿锥子钻孔,针孔钻通后,拔掉锥子,用长针穿透针眼把麻绳拉过去勒紧,然后照样用锥子钻孔,再从背面穿针引线。每拉一下绳子,就会发出“哧——哧——哧——”的声音,那娴熟的动作,犹如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乐章。
  由于纳鞋底很费力,时间一长,容易把手勒破,为了防患,妈妈就带上手托(专门为纳鞋底制做的无指厚手套),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一针接一针纳下去,纳出的针脚横看成排侧成行。
  纳完鞋底,就开始做鞋帮。鞋帮也得用鞋坯来剪模型,上面涂糨糊,用白洋布做帮里,用黑条绒做帮面,把黑白分明的两种布平平实实地粘在鞋帮的正反两面上,然后沿着鞋帮模型的边缘把多余部分剪下来。
  纳鞋帮也是一件很费工的事,既要纳得密实,又要看不出针脚来。然后是用黑布打成斜条沿口子,用白布打成斜条裹帮底,再把鞋帮的后跟处牢牢地缝合在一起,为加固和穿着时平实舒服,还得把缝头批开捣平再竖着缝两行以便绑定。
  沿口子也是需要功底的。妈妈沿出的鞋帮口既饱满又圆润,针脚首尾相接,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很是美观。
  看到妈妈做得那样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我出于好奇,也想来试试。于是趁妈妈不注意时拿起她没有沿完的鞋帮子缝了起来。刚缝了几下就觉得力不从心,两手怎么也不听使唤,顾了此失了彼,不但裹不紧,裹不实,缝得空空瘪瘪打着扭儿,而且针脚长一个、短一个,东倒西歪,龇牙咧嘴,很像一个狰狞面孔露着一副合不拢嘴的青面獠牙,尽管倾其全能只缝了寸把长,但最终还是被妈妈拆掉了,因为太扎眼,与妈妈缝制的格格不入。
  由此看来,无论干什么,只有自己亲身地体验一回,才能尝到其中的滋味。不曾想,我这么一来反倒帮了妈妈的倒忙。
  滚帮底也与沿口子大同小异。滚住底边,底边的毛布茬就都被紧紧地包裹在里面,这样看起来美观、穿起来耐实。
  下一步是绱鞋。绱鞋就是把已经做好的鞋帮和鞋底缝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双完整的鞋子。可这绱鞋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忽略它就会把鞋帮绱歪。
  妈妈绱鞋一般是先量好所用绳子的长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长度应该是绕着鞋底长度缠十三圈半,这个长度正好用来绱鞋。否则,多了浪费,少了不够,这是指明绱鞋而言的,至于暗绱鞋我就无从知晓了。
  绱鞋时,先把鞋帮与鞋底的前中点对齐绑定,再找出两者的后中点固定在一起,可以说这一环节很重要,它是定好绱鞋基调的第一步。然后在前中点处钻一孔把量好长度的绳子穿过去两边各对半。从前中点着手往出绱。方法是,把两者边缘捏在一起一同打出眼儿来,然后在同一个针孔里,这边绳子穿过去,把那边绳子夹在缝里倒拉一把带过来,而后,两手各拽一边绳同时用力向外拉,拉到根部使劲勒,这就绱好了第一针。如此这般一针一针绱下去,转够一整圈,鞋就绱好了。如果前后中点找的准,绱出的鞋就不歪不斜很规正。
  妈妈绱的鞋,针脚大小都一致,长度大约在零点五厘米左右,绱的既均匀又结实,在穿用过程中,即使鞋底磨穿了鞋帮磨烂了,帮与底也绝不会分离的。
  妈妈楦鞋时,先在刚绱好的鞋子里面倒入一羹匙水,使这条细流顺着绱好的缝儿转一周,再往里面撒上数十粒小米,然后把楦头衬在鞋子里,用斧子往进打,用楔子往进插、往进挤,尽量让它把鞋子衬起来绷展,让鞋的形状达到饱满美观的程度。等到定型后,再把楦头与楔子取出来,这样,一双里外全新、结实耐用的布鞋就彻底完工了。做成一双鞋,从头到尾要耗去妈妈一周左右的时间。
  随着时代的变迁,妈妈做的布鞋也在不断地革新。男鞋从起初的洒鞋到方口鞋、尖口鞋、气眼鞋、懒汉鞋、千层底儿鞋、明绱鞋、暗绱鞋等。女鞋与男鞋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女人不穿洒鞋,而主要是以带带鞋、气眼鞋为主。儿童鞋也是有性别之分的,不过鞋帮上都是用彩色线绣了图案,一般是绣着鱼儿、兔子或花鸟等。男童鞋大多是绣着狮子或老虎。至于为什么绣这些,除了美观外,其中的含义我也难以说得清。
  这样繁杂的工序,妈妈每年都要做三四十双。因我家人口多,少了不够穿用。妈妈每年最少也得给我们每人做三双。夏天一双不捂脚的方口鞋,冬天一双捂着脚踝的高腰暖棉鞋,春秋一双包住脚面的低腰气眼鞋。因我的父亲和哥哥们都在农业社里劳动,经常挖地挖渠做着繁重的苦力活,有时踩铁锹踩多了就把鞋底踩断了,或者磨穿了孔。为此,妈妈就给他们多备几双。直到姐姐长大后,跟着妈妈学做鞋,妈妈才有了一个好帮手。
  儿时的我,每当看到妈妈做鞋时,心里就暗暗愁苦。一是为妈妈,二是为自己。生为一个女孩,还没有长大成人,就想到自己将来肩负的使命。还好,感谢上帝,当今社会与过去比起来,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生活富裕了,人们都是买鞋穿,再也不见有人做鞋了,免去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劳动,对妇女来说,简直是一次大解放。
  但话又说回来,如今,穿多了商店里买来的皮鞋,价格昂贵且不说,单就硬巴巴的卡在脚上,常常把脚垫起水疱就让人受不了,每当此时,我就怀念起妈妈做的布鞋来。凭心而论,如果抛开做鞋的烦恼,还是妈妈做的布鞋穿着舒适合脚。真可惜,自己年少没有跟着妈妈学会做鞋,很是遗憾。现在,真想再来一双妈妈做的布鞋穿穿该有多好。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如今我也过了知天命之年,而母亲也离开了我二十二年,她老人家再也不能给我捻麻绳纳鞋底了。我现在穿着的鞋子都是从商场买来的,总觉得无论如何它都比不上妈妈制做的手工布鞋,不仅质量差,底子断得快,而且常常使这双劳苦功高的脚疼痛难忍受不了。
  妈妈的布鞋是我跋涉和成长的完整再现,一双双布鞋,凝结着无私的母爱,永远割舍不断。
  我们家兄弟姐妹七人,都是踏着妈妈的手工布鞋迈开了蹒跚学步的第一步,从此开启了我们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