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导学案初试小感
◆王文华
开学伊始,学校进行导学案“25310”教学模式课改。导学案教学,旨在提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自学为主。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这是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
开学一周,通过几节课的尝试,感觉到这样的学习模式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化以往被动的学为主动学,并且在小组中起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通过一周多的备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少。英语教学不同与其它学科,是一门语言课程,需要学生对英文单词、句型发音准确,学会句子的运用。如果一开课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尝试先让学生根据听录音、自学题目,然后自学、自读,理清句子的意思,然后再听录音,再读,边读边将自己不会读的单词、不懂的地方圈出来。然后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指导,避免学生自学时的错误。
再有,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些班级小组活动较好,学生能够一起交流,做到互讲、互帮。基于调动学生小组的积极性,我制定了小组赛,例如:听写单词,以小组算均分,如果不达标的小组就要布置课后加强巩固,要求全组一起加强,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对差生起到督促作用,过关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对于英语,记单词是个难点,有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记单词的习惯和方法,我尽量在课堂上,让他们以小组进行记忆,互相交流记单词的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校既然已经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导向性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在这条路上,不断摸索,探究,我计划在这学期内,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组内组长引领,带动全组学习的能力,激励学生团队意识,将学习的理念扩大,不仅为自己学习,更要为了整个组而努力。
让音乐走进体育课堂
◆王娟娟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全国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是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学展示课和专家讲座两方面内容。十四节展示课,各具特色。
感触最多的是体育教师不仅会“1-2-1”而且还会“dao-rui-mi”。《加油歌》、《永远的爱》、《当哈利遇到HONEY》、《大地之梦》、《拍手歌》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经过他们的合理处理后,用在体育课的各个部分,体现出了音乐与体育的完美整合。
让音乐走进体育课堂,这是我们在多年前就一直在提倡的,但是由于音乐进入体育课堂存在着诸多的限制因素,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中很少看到老师拎着录音机。而这十四节展示课的课堂上,孩子听音乐跟着节奏进行跑、跳、转、投、跨、滚、蹬等的练习,让孩子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调整走路的快慢,跑步的快慢,还有快速的反应。每节课孩子很快乐,老师也很轻松。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体验到了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
作为体育老师,我们给孩子的课堂应该是宽松的,在宽松的环境下,孩子的潜能才能最大的程度发挥出来。严谨的课堂,一丝不苟的课堂队伍调动,是对体育老师课堂组织能力的一个考验,同样,宽松的体育课堂,也需要老师付出努力来营造。
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我将以这次展示课为契机,寻找不同的教学组织方法,探究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学生合适的教学组织模式,努力根据音乐的节奏,编出适合各年级段的动作,努力为学生的健康着想,为他们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小学《思品》课改反思
◆张彩香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们学校就掀起了课改新高潮。我认为本次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和培养。第二,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不但解决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人际关系。第三,教师经过集体精心备课后,统一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真正做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每一位学生都站在了同一条学习的起跑线上。第四,真正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来从事教学研究。
回想过去的教学实施过程,往往会出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到位,对课堂教学中不同阶段学习时间及问题处理的安排上没有解决好,课堂的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其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一些知识,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再次是一些具有较高探究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总担心教学内容是否能按时完成,致使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讨论、归纳、分析、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所以在新课改活动中,教师应当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决不包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今后我们计划依纲扣本,根据学科的特点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再结合暑假教师学习培训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进行无限的延伸,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笨鸟先起飞”对于当代孩子适用吗?
◆刘志伟
女儿秉承了我的智力水平,我也用“笨鸟先起飞”的古训来教导女儿。可事与愿违,老一套的教育在我女儿身上没有起到满面开花的效果。女儿的学习一直纠结着我,让我束手无策。期末考试又结束了,最让我难过、失望、伤心、气恼的仍是女儿的社会、科学成绩。我感觉我的家庭教育好失败,给我敲响了警钟。
这个学期开始后,我对这两门功课不敢忽视,平时督促孩子读社会书,熟悉教材。科学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把书上内容熟记,我还会自编一些题,让女儿分析、作答。期中考试前,我从网上收集一些社会、科学题让女儿做,但数量很少。期中考试,成绩还行,比较满意。成绩进步了,女儿高兴,我也高兴,全家皆大欢喜。后半学期,也从没放松对女儿的学习,结果,期末测试让我担心的刺眼成绩又出现了。
假期中有时间了,陪着女儿学习时,又拿起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起来。专门细细学习王老师培养女儿的教育法宝。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不是“笨鸟先起飞”不适用,而是我的教育耐心不够。王老师说他辅导女儿高中数学的时候发现,辅导别人的孩子,人家不会,也能笑咪咪地讲一遍又一遍。但是,辅导自己的孩子就压不住火,总觉得这个东西很简单,一看就会,又给你讲了,你怎么还不会呢?情绪就上来了。看到这儿,我感觉这简直就我的翻版!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孩子能对学习有兴趣吗?所以不会的问题一般不会主动问我。
现在,我学会降低对女儿的期望值,把女儿当成普通学生对待,缓和心态,对女儿作业中出现的低级错误问题,要克制自己不发火,让女儿慢慢地能主动和我交流。
愿一暑假,在帮助女儿的学习过程中,能磨练出我的耐性。
本版图片
李晓雪常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