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清徐*要闻总第2381期 >2012-07-04编印

“舌头”上的情与理之战
——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局治理违规占道经营侧记
刊发日期:2012-07-04 阅读次数: 作者:秦华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秦华
  行走在县城,门庭若市、接踵摩肩的地方是哪里?
  行走在县城,买主和卖主挤成一团的地方是哪里?
  行走在县城,人行道变得若隐若现的地方是哪里?
  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商贸城”。是的,在位于县城文源路以南的“商业街”、“商贸城”片区,聚集了众多售卖日杂的百货摊位,皮包、玩具、衣服、饰品、家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甚多小吃摊位、游贩摊点也夹杂其间,好不“喧嚣热闹”。而商户们为了吸引客流,更是无一例外的把自家商店延伸到了人行道。就这样,人行道变成了公共摊点,自行车道挤满了行人,机动车道时常车满为患,给居民群众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县城的容貌画上浓重的一个“黑点”。
  诚然,像这样“伸舌头”占道经营,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共有的顽症,也是城乡清洁工程中一个“老大难”问题,它几乎走入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不过,近日有群众反映,“商贸城”片区的“长舌”已经渐渐地缩回去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份开始,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局打响了一场集中整治“伸舌头”占道经营的攻坚战,对文源路以南的占道经营、街头烧烤摊点、雪糕冷饮摊点及游贩乱摆乱放摊点等违规行为进行了取缔,同时还对商店橱窗的广告、贴字等现象进行了全面治理。其间,不乏有当着执法人员的面,将物品搬回店里,执法人员刚一离开,就又迅速地把物品摆出来的状况。
  面对这种“游击战”,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局监察二队使出死守“阵地”的“杀手锏”,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不间断的巡查暗访,除去中午吃饭的1小时,他们这支小分队频繁地出没在“战区”,防止“伸舌头”现象反弹回潮。而那些“他进我退”、“他撤我扰”的商户,在执法人员来来回回的巡查、反反复复的叮嘱、苦口婆心的劝导下缩回了因一己私欲而吐出的“长舌”。
  监察二队的队长杜永龙告诉记者,“只要商户在做一分钟的买卖,我们就会跟着做一分钟的买卖。因为整治占道经营就像是一个“拧螺丝”工程,急不得、快不得、松不得,在与商户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间去慢慢疏导,只有达成共识才能降低它的反弹率。”
  在监察二队,“人情执法”是大家惯用的战术之一。杜永龙说,“虽然商户们为了一己之利占道经营,但也都是为了生计,我们作为执法人员,不能只从工作角度出发,盲目地堵截、查处、取缔,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友好的劝导,耐心的教育要比强制性的治理来得更有效。”只有遇到屡教不改的“钉子户”时,他们才迫不得已采取暂扣商品或取缔的强制性措施。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商贸城”片区的“伸舌头”占道经营明显得到改善,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大多商户的支持和认可。而对于队长杜永龙和监察二队的所有执法队员来说,建立彻底割断“长舌”的长效机制任重而道远,不敢有一丝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