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纪念*七一总第2380期 >2012-07-01编印

下基层也要学学“走转改”
刊发日期:2012-07-01 阅读次数: 作者:杨少聂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杨少聂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是宣传部门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新闻媒体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同样,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指导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与“走转改”目标一致、意义相同,都是为了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下基层也应该学学“走转改”活动中一些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好做法。
  要用心走近基层。坐在办公室里掌握不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也发现不了、体会不到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拿出真心来下基层发现问题。俗话说,“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下基层最主要的就是靠真心换真情,就是要多与党员干部交流,多与村民百姓沟通,从听到的意见建议甚至是“牢骚”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就是要靠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吃透摸准基层的所盼所需,换回解决基层问题的“真经”。
  要扎实转变作风。下基层是不是走了过场,作风和态度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应该摒除“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的慵懒作风,率先垂范、铺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到基层“踩踩泥巴”,多深入田间地头和学校、厂矿等工作一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多“拜人民为师”,从群众智慧中汲取养分,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水平。
  要切实改变话风。话风连着作风,下基层就应该从改变话风开始,领导干部也应该有“到哪山上唱哪歌”的能力水平。有的干部作指示、打报告讲的头头是道,念起讲话稿长篇大论,却不敢跟群众“亲密接触”,原因就是缺乏与百姓打交道的本领。与百姓打交道“话风”很重要,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往往是“乡土白话”,而不是板起面孔的官腔官调,要拿出交朋友、走亲戚的心态来与老百姓打交道、拉家常、话理短,群众才乐于接近,才会欢迎支持,才会说出“掏心窝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