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罗好仁做官米脂县
李自成夜过清源城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二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大军东征,由韩城渡过了黄河,进入了山西,经河津、曲沃、平阳、蒲州、赵城、霍州、灵石、孝义、汾州、文水,来到交城。
自成大军到达交城后,派出人员,侦探前方军情。侦探人员回来报告,前方三十里为清源县城,城内没有重兵。当自成听说前方为清源县城时,猛然间想起全家的大恩人罗好仁先生正是这清源人氏。于是又休兵数日,再次派出侦探人员入清源城内,探悉罗好仁近况,并转达自成欲前来拜访的消息。罗好仁已八十多岁,年老多病。听说李自成欲来拜访,一来重病在身,二来不愿与“流寇”、“反叛”人员打交道,于是以“重病缠身,难以会客”而婉言谢绝。
罗好仁任米脂县时,陕北大旱,耕地颗粒无收。当时的延绥巡抚朱童蒙反而加重对农民的盘剥,李自成的父亲,也因交不上赋税,而被乡中里正押往附近镇上交赋税。罗知县在前一天晚上,梦见堂前檐柱下,有一只老虎转个不停。那时候的人,都比较迷信。第二天罗县令起床,反复捉摸梦中的情境也理不出个头绪来。这日办案,首先处理的就是催交赋税的事情。李自成的父亲上堂清赋,自成独自一人在堂外绕着檐柱玩耍。罗知县见此情景,想起昨晚的梦境。于是和颜悦色地问道:“门外边是谁家的小孩?”自成父惶恐地说:“是小民的儿子。”罗县令暗想:“看来这孩子是个有造化的人。”于是设法减免了李自成父的赋税。李自成的父亲回家后,一直念念不忘罗县令的恩情,经常给自成念叨这件事情。此外,罗好仁在米脂县任职期间,为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造福一方,施惠乡里。但是若有人来打官司,无论原告还是被告,有理还是无理,官司打赢还是打输,都得先交两个无底破大瓮两个,人们对此都感到莫名其妙。几年下来,后衙大院中,无底大瓮堆积如山。罗好仁用此大瓮,将米脂县西边大山打通,修成几里长的涵洞,引无定河水绕城而过,解决了米脂县城人畜吃水的困难和旱地的灌溉,使米脂县的不少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受到了米脂县百姓的感戴,从而被叫作“罗好人”。李自成念及罗好仁对米脂百姓的恩德,为不惊扰罗老及故里的乡亲,特令全军,“人下马,马摘铃,偃旗息鼓”,夜过清源城。为了在行军中不发出声响惊醒睡梦中的百姓,又用旧麻袋片、破布包裹在马蹄之上,几十万大军鸦雀无声地整整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住在官道两旁的居民,起床后,看到道路之上乱纷纷的马蹄印和留在路面上的破布、烂麻袋片之后,才知李自成的大军,已在昨日夜间,偃旗息鼓,秋毫无犯、鸦雀无声地过了清源。(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