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英
《生气不如争气》作者是李津,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摆正心态做人做事、高标做人、低调做事的的人生智慧书,也是一本励志书。书里没有文采飞扬的文字,也没有华而不实的主张,只有严谨的故事、精僻的论断,实实值得一读。
俗说话: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人,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一切。可你为什么容易生气?因为你的心态过于浮躁;为什么你总是失败?因为你遇到困难时只会生气。这本书就是告诉人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平心静气,积极上进,使自己做得更好,正所谓“生气不如争气”。
这本书共七章,从立定志气、夯足底气、稳住心气、培育灵气、集结人气、平心静气、不生怨气七个方面,教人懂得:烂牌也能打出好结果,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低头才不会碰到头,顺他的意做自己的事,流言蜚语随它去……它用一件件事例,告诉人们如何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地面对一切。它告诫人们,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果只一味地抱怨和生气,最终受伤害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能顶住这场困难,你不仅会从中受益,让这场困难成为你进步的阶梯,还会长才干,最终有了克服困难的本领。
这本书在教人做事的同时,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事业至上。本书几乎每个章节都在阐述这件事。如:做同行中的状元,有实力的人才会受重视,要争气就得自立自强,立志气不可轻易泄气,勇于创新才能出人头地,光靠文凭吃不饱饭,你无法选择开始,但要能决定结果等等。
于丹把人生的职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是一种至高之境,你选择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成全了你的生命,你也因为在这个行业中的出色表现而提升了这个行业,就是你的生命被这个行业成全有一种大幸福感,一种成功的快慰;第二种是低一个层次的,没有幸福感,但拥有这个职业,你感到快乐,你不厌倦,工作起来时还有一种创造力。第三种是更低一种层次的,就是“职业化”,把他当成饭碗,挣钱的工具,就是能基本应对保底的任务,不求质量。第四种就是叫低于职业化,一想起单位,一想起领导,一想起竞争,就总是唉声叹气,总想躲闪着不上班,对本职工作感觉有很重的压力,感觉有种厌倦心态。事业作为你人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怎么能让他低于职业化或职业化呢?我们做不到第一种人与职业相互成全的高境界,起码我们因为拥有这份职业而快乐,起码我们要为了做好它而去努力。
但,这本书推崇人们至高无尚的一种精神内涵,就是:要有大境界。比如,会低头才不会撞到头,用善意来化解敌意,功成名就当勇退,放弃得当,续能所求等。其中,书中用清代李模的“半”字解读人生,这半点“禅机”就是: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半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这是这本书倡导的至高之境,它主张人在天地万物的悲悯中有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只有对世界、对人生的本质性理解,才能让一个人的人生更深刻,也只有将天地间的冷暖、得失、出入、事非、进退、悲欢都看透,方为至高的人生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