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智救施耐庵
施耐庵在常熟河阳山中隐居,撰写《水浒》,书还没写完,书稿早已被人辗转传抄到金陵。当时,朱元璋在金陵刚登基做了大明皇帝。一天,他看《水浒传》后十分恼火,说到:“大明朝皇基初定,此人竟敢写书造反,这还了得!如不禁绝,定有后患。”连忙派人把施耐庵抓来,不问青红皂白,打入刑部大牢。
罗贯中得知后昼夜兼程赶往金陵,设法营救恩师施耐庵。罗贯中到了金陵,打听到施耐庵是朱元璋钦点的要犯,已被关进刑部大牢。他想尽办法,也无法进天牢去探监。
一天,他打听到恩师的同窗好友刘伯温,做了朱元璋的军师,听常去夫子庙奇芳园听评书,他就装扮成说评书艺人来到奇芳园。果然一天,刘伯温带了随从进了奇芳园,罗贯中见机会来了,坐在书桌后给刘伯温说了一段“景阳冈武松打虎”。刚说到精彩之处,刘伯温正听得入迷,只见这个说书人一边说书、一边眼泪淋淋。刘伯温觉得很奇怪,问道:“你这说书人,为何一边说书,一边落泪?”罗贯中急忙跪在地上,与他说了施耐庵的事情。刘伯温与施耐庵有同窗之谊决定出手相救。经过二人商议一番计策,罗贯中想出一条金蝉脱壳之计。刘伯温以探监为名,把罗贯中的计谋透露给施耐庵。
过了几天,施耐庵就在牢中装疯卖傻起来,在牢房随意大小便,一会儿又要笔墨纸,写起了姜子牙封神榜来。刘伯温乘朱元璋召见之时,秘命牢头把施耐庵胡写乱画的东西交上来。朱元璋一看,又问了问情况,见施耐庵在纸上权全是胡言乱语,问道:“此人莫非真的疯了不成?”刘伯温忙问:“此是何人?”朱元璋这才想起此事不想让刘伯温知道,但今日话已出口,难以收回,只好说:“他是你三请他出来他都不出来的施耐庵。”“原来如此。”刘伯温乘机进言上奏:“主公国运初开,皇恩浩荡,施耐庵固然可恨,但是他乃一介柔弱书生,且神志不清,这等人关他何用?依臣只见,这人年事已高,也活不了几天了,不如趁早放出来,主公还落个宽宏仁厚之名声呢!”刘伯温的一番话,说动了朱元璋的心。朱元璋至开国以来,因为疑心太重,误杀了不少开国功臣,眼下朝中人心惶惶,非议正多,所以听了刘伯温的话,便顺水推舟,给了刘伯温个人情,放了施耐庵。
朱元璋的圣旨刚到天牢,罗贯中一见恩师出来,就很快把他用小车接走,又把施耐庵接上船,自己又雇了个车夫坐着马车走了陆路,回了老家。罗贯中怕朱元璋后悔,就在回家后的第二天,把施家全家安顿好送到兴化深山隐居起来。又命人在河阳山中假造了一个坟墓,墓碑上面写着“施耐庵之墓”,派人四处散布施耐庵已死的消息。如今,常熟河阳山的人们传说:罗贯中造假坟,骗过了朱元璋,保全了施耐庵,真有先见之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