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著
第三回山挡水打开灵石口水消退空出晋阳湖
山西民间流传下来的“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传说,流传区域极为广泛。无论是历史,还是民间传说,对治水的主人翁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出自大禹王,有的人说出自汾神台骀,而笔者则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没有台骀空出晋阳湖,何来唐尧建都陶唐镇?而大禹则是帝尧后大约五十——一百年才出现的人物。
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篡》说:“黄帝第五子少昊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世本》也载:“挥始作弓”,因挥作弓而为“弓正”。《尔雅.释诂》:“正,长也”,“弓正”即“弓长(zhang)”,“弓”、“长”合为“张”,是为张姓,因而挥被尊为当今近一亿人的张姓始祖。
张姓世居今晋源区晋祠镇西南五里的青阳沟及晋祠附近南张村和王郭村一带的青阳氏封地之内,距我县清源也不过十公里左右。张姓二世祖为“昧”,三世祖为“台骀”。《左传.昭公元年》载:“昔金天氏(即少昊青阳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宜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为其祀。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据上可知,昧是治水官,台骀继父昧仍然治水,受到高阳帝颛顼的嘉奖,将其子弟封于汾河流域。其后裔在今晋源区王郭村(古称尹城里)建台骀神庙祭祀。
据传说,数千年以前,晋中太原盆地这块地方,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汪洋大泽——晋阳湖。只在大湖边沿的山岭高地上,才有人类聚居生息,但还是时不时地受到水患的侵袭。作为治水官的台骀,为根治水患而南北奔波。为疏通汾河,他率领百姓,奋战在档水南下的灵石山上,开山凿石,欲挖出一条水流的通道。奇怪的是,这山白天挖低一丈,夜间山头又长高一丈,第二天还得从头挖起。在这种情况下,台骀率领治水的民众,日夜施工,通宵不休,挖山不止,工作非常辛苦。消息传到晋阳湖边深受水患的晋阳百姓那里,大家为犒劳挖山治水的民众,他们就用湖边的苇叶包上发酵后的糯米和红枣,放在木筏上顺流而下送给治水乡亲。挖山民众吃到远方乡亲送来的粽子,倍受鼓舞,信心大增,终于在五月初五日这一天,打开了灵石口。受困的湖水,顺着打开的豁口,浩浩荡荡,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注入黄河,空出了晋阳湖。后人为纪念台骀率民治水的丰功伟绩,便在王郭村立台骀神庙祭祀。同时为了纪念五月初五打开灵石口的这个日子,以后晋阳大地的民众,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包粽子。这就是太原地区五月初五包粽子纪念并祭祀台骀神的由来。因此笔者认为,台骀治水空出晋阳湖这一事实,并非大禹所为。晋阳民众包粽子祭祀台骀,亦要早出长江流域楚国地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二千多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