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文化*点评总第2368期 >2012-06-03编印

长篇小说连载---罗贯中传奇(第十八回)
■啜希忱 编撰
刊发日期:2012-06-03 阅读次数: 作者:啜希忱编撰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谏降元罗本遭贬斥
  斥元至正十七年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在常州与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作战,兵败被俘,关在应天府大牢里。他托人送信回来,要张士诚暂且投降元朝,借助元朝的兵马,打败朱元璋,解救自己。
  张士诚召集幕僚询求意见,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罗贯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主张南方联合方国珍,北方联合刘福通,同朱元璋讲和,同心协力,共讨元军,争取一统江山。张士诚正在犹豫之中,突然传来张士德的死讯。这时张士诚沉不住气了。为报杀弟之仇,他匆匆忙忙决定和元朝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周琦联系,自动降元,接受太尉封号。
  元朝使者送来锦衣御酒,张士诚在北塔寺大摆筵席,招待元王朝使者。文官武将和众位幕僚都来作陪。
  有个被张士诚用重金请来的谋士叫杨维祯,此人胸怀大志,反对降元,可张士诚不听,所以在酒宴上闷闷不乐,不肯饮酒,反而用手指蘸酒,在桌上写了一首小诗:
  江南处处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当时杨维祯身旁坐的是罗贯中,他也是反对降元的其中之一。他看了杨维祯写的诗,引起共鸣,也以手指蘸酒,就在桌上依韵和了一首诗:
  吴宫处处笙歌起,边邑时时羽檄来。但闻笙歌休管檄,昌隆国运几时开?
  罗贯中与杨维祯在酒宴上交头接耳之际,被同桌一个黄劲夫见到了。酒宴一散,黄劲夫就把此事告诉了同僚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一商议,觉得这是个排斥异己、抬高自己的难得机会,就立即向张士诚告密,还加油添醋无中生有地说了许多罗贯中的坏话。
  张士诚本性多疑,平时只相信十八条扁担起义的一伙人,对收罗来的江南文人学士有所顾虑。他听了黄劲夫等三人的告密,更引起他的猜疑,立刻传令,马上捉拿杨维祯。杨维祯见张士诚投降元朝,终究不能成就大事,早已不辞而别了。
  杨维祯没有捉到,张士诚就把罗贯中传来,当面训斥,定要治罪,多亏施耐庵从中周旋,极力维护,才免去罗贯中的罪过,没有杀头、坐牢,而是立即逐出苏州,永不再用。罗贯中也早有去意,这次乘机离开张王,四海漂零。施耐庵也对张士诚心灰意冷,对张士诚产生了极大的反感,也认为此处是不可久留之地。
  施耐庵也在罗贯中走后不久,找了个借口离开苏州,开始全身心投入《水浒传》的创作中。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