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元顺帝退出大都明太祖进兵太原
元人在北方实行严密的里甲制度,十家养活一个蒙古鞑子。为防止人们的反抗,他们将民间兵器集中销毁,就连做饭用的菜刀,也是十户共用,一家犯罪,十户连坐。更令人气愤的是,汉人娶妻,蒙人享有初夜权。而对于南人,元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作人看待,蒙人可根据自己的喜恶,把他们随意杀害,情况较汉人,更为凄惨。元人的残暴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激烈反抗。
这时,早已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就参加了郭子兴红巾军的濠州钟离人朱元璋,在韩林儿称帝时已因军功屡升到左副元帅。韩林儿龙凤二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后,称吴国公。朱元璋在其属地首先废除了元的一切苛政,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拥护。后又虚心地接受了部下待讲学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建议,并很快地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朱元璋,礼贤下士,招揽人材、招募兵士,手下文有刘基(伯温)、李善长、宋濂、叶琛、章溢、王祎等,武有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愈通海、李文忠、郭英等将才,人才济济,民心归顺。朱元璋先出兵平浙东,次平江表,所到之处,军纪严明,人心归向,各地闻讯望风而降。吴相国李善长等上表劝进,奉吴王朱元璋为帝,于元顺帝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行即位礼,国号明,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府江宁。
朱元璋登位后,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师二十五万,讨伐元廷。首征山东,势如破竹,元军大败北走。又转战河南各地,大破元将脱因帖木儿,元军土崩瓦解。明军旋即又进入河北,直逼京畿。元顺帝眼看大势已去,带着后妃、太子等人,开建德门往北逃往蒙古和林,元廷虽在大都留有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守御,但大厦将倾,独木难友。元顺帝至元三十年(公元1370年)八月二十日明军攻下大都,元遂亡,逃往北部的元廷残余势力,史称北元,也于二十年后,即1388年灭亡。
据守太原的扩廓帖木儿拥有十万大兵,明军为了确保战争的绝对胜利,徐达、常遇春在进攻山西之前,兵分三路,进军山西。时值中秋节将到,家家户户打月饼准备过节。在互送月饼时,有人预先在月饼中封入纸条,上书“八月十五杀鞑子”七个字,约定这天共同杀掉十户所养的那个鞑子。不意后来在家家户户的月饼中都有了同样内容的纸条,看来实是天意灭元。于是各地民众,在中秋节这天,同时行动,将散居民间各地的元鞑子尽行杀戳,徐达大军一到,迅速占领了太原,太原经过百年左右的元人统治,终又回到汉人的手中。(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