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英
久居喧嚣的城市,奔忙于混凝土交错的街道,蜗居在钢筋水泥的高楼,生活就像上了发条的老钟,更像老钟的指针,总也逃不出那个转动的圈圈,生活就这样乏味,没有了色彩,眼前的一丛绿意让我决定随大家在周末去追寻久别的春意和生活趣味。
滞留三小时因祸得福
旅游车在朝阳中飞驰,远处的山、树都镶了金边,车厢里,大家兴致盎然,少语的同事也一改平时严肃,与大家有说有笑。车窗外,一排排的柳树、杨树、侧柏、云杉、泡桐挺立道旁,远山都披上了绿意,随处都是春的气息,重新思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我对春充满了敬意。一座座山峦在我们的视线中时隐时现,和我们玩着“躲猫猫”的游戏,真想永远躲在青山绿水之中,去体验春的柔和,春的恬静。车穿行于峻岭之中,只可惜少了那烟、雨、雾,少了仙境之感,不免有憾。大家玩着数字游戏,能回答到幸运数字的人给大家进行才艺展示,正当我们兴致勃勃之际,车抛锚了,让大家好不扫兴,趣味全无,司机到城里买配件,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二小时过去了,音讯全无,在我们领导的一再交涉下,旅游公司终于就近派车过来把我们送到附近的景点,让大家的多少恢复了心情。从后来导游的口中得知,我们也是“因祸得福”:如果按原定行程,会堵在高速路上进退不能,煎熬一夜。
感受皇城相府
第一站是晋城的皇城相府,所在的村叫皇城村,是个不到700人的小村庄,清康熙皇帝曾两次下踏,因此而得名。皇城相府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名相陈廷敬,是山西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听导游讲,陈廷敬原名陈敬,因为当时朝中有同名同姓者,为了区分,皇帝赐予他一个朝廷的“廷”字,可见皇帝对他何等器重。相府整个建筑分内城和外城,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于明崇祯六年所建,名为“斗筑居”。外城为清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所建,名为“中道庄”。内外城墙总长达780余米,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内外两城依山而建,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形成全封闭双城堡建筑。庭院错落,曲径通幽,漫步其中,从建筑的造型和雕刻中感受陈家昔日的尊贵与辉煌,生活在这座相府内的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出过36位诗人,19位举人,9个进士,6人入翰林。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斗筑居”内的河山楼,共三间七层高,最下面一层内设有水井、石磨、石碾、石臼,并有地道直通村外,据说在明末兵荒马乱,八百余人曾在这里躲藏了三天三夜,逃过了劫难,“斗筑居”应该会流芳青史了。
畅游龙潭大峡谷
第二天早五点,我们奔赴位于洛阳新安县北部的龙潭大峡谷初入谷中,便觉香逸清幽,衡山竖石沉悬半空,溪水潺潺鱼戏其中,林石掩映,花香袅袅,鸟鸣悠悠,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高人隐居之处吧,细细听来,似乎有笛声飘过,问问身边同事,才明白不过自己的一念之痴罢了。
山路崎岖,结伴而行,抬眼望去前面就是“一线天”,闭了眼,古代大将军,立马横刀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随大家进入一线天中,伸手难见五指,只能摸索着前行,脚下是夹杂着细流的山石路,流水渗入鞋中,清凉之感也由脚底延伸到全身百脉,舒爽之感不能尽言。出了一线天,视野逐渐开阔,涧水从身边流过,哗啦啦……的唱着,带走了对峡谷最美好的记忆与最真诚怀念。
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喧哗嬉闹不断,打破了峡谷的清幽,看来今天是不会见到隐士高人的,失落之感只能隐在心间。接着前行,又见一长条巨石如横刀侧立,似天神将佩刀遗忘这里,或是故意将宝刀祭于此处,以镇恶兽邪神,或是为了维护这一片山林而战死沙场,兵刃失落此间,这或许又是一个多数世人所不知的神话故事,问了问,导游也没有说出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
环顾周围,两山壁立千仞,各种巨石形态奇异,据导游讲,12亿年前,这里曾山崩地裂,积石成岭,地陷成渊,形成了如此奇特的地貌。不远处有一溪流更是奇怪,明明看到是低处的水,却觉得流向地势高的的地方,也许是我们肉眼分不清地形、地势的缘故吧,我们讨论着,跟着溪流前行,地形的高低差异越来越明显,更觉得小溪是从低向高流,我们争执着,请教身边的导游,说这一水往高处流的现象至今是个谜团,科学家们未曾解开,真的吗?我实难相信。
我们几人由于贪恋峡谷美景而掉队,虽然后面又见潭瀑联珠,也无暇顾及,稍作停留,匆匆赶路,两个小时后与队伍会合,坐上电瓶车轻松返回。当天下午,我们去了洛阳国家牡丹园,时间所限,只能走马观花,未能尽兴。
每次的旅行都会或多或少留下点点遗憾,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山石、流水、花鸟、松柏共浴阳光,与友人一起唱山歌、行古道、赏美景、尝美酒,人生如此,乐在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