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社会*观察总第2362期 >2012-05-20编印

地垄之争硝烟滚滚 霸道调解尘埃落定
刊发日期:2012-05-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地垄,庄家人知道,城里人大概不知道,那就是农田里用来区分界限的高于耕地的地块。以地垄为界,农民们各在自家田里精心耕耘、大显身手。为了种好自己的地,以免肥水流到外人田里,农民们遵循古例,总是将地垄加得高高的,拍得实实的,起到首利自己,再为别人的作用。
  但是就有那么一些人,不琢磨怎么合理合法地挣钱,反而尽在这地垄上打主意,总嫌地垄占自己的可耕种地多,于是便年复一年,铲下自己这边地垄上的土,翻拍到地垄的那一边,一年赶上一两寸,年年赶来赶去,地垄便不再为界了,而是跑到别人的地里了。这就是人常说的“蚕食”吧,不知不觉中,地垄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成为农夫们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古往今来,因此打架闹事的时有发生,在大包干以后,成为影响农村安定团结的因素之一。
  有这么两户人家,以地垄为界,两家总是针尖对麦芒,你铲我铲,把个地垄欺负得这儿是疤,那儿是疮,七拐八弯,苦不堪言,两家因为地垄打架已有多次。每年浇地,地垄总是因聚不住水而决口,一决口两家的收入就要受影响,可这两家人就是愿意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在地垄上较真。
  这一年,某家干脆在地垄中间种上了玉米。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一家要收,另一家不让收。村里调解无效上报乡调委会,我便在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勘察了土地,发现麻烦大了。这垄玉米,不偏不倚,正在两家地垄的中央。便和两家协商说一家一半收了吧,一家不愿意。我装起了卷尺,在地里抽了支烟,思谋着此事该怎样解决。村里的调解员老王凑过来和我说:“老张,谁家的也不算,咱收了算啦!”老王说得是气话,可气话里头倒是挺有道理的,我一下子被点醒了,便问两家当事人谁种的玉米,两家谁也不承认是自己家的。我便下了决断,“老王,来,咱扳回去!”我俩便在当事人的眼皮底下将那垄玉米扳了,装车后扬长而去。两户人家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霸道”做法,真是敢怒而不敢言,有气没出撒。此事也就这么了结了,以后几年,这两家再也没有因为地垄闹过纠纷,大概是吃一堑长一智,学伶俐了。至于那扳回的玉米,也可能是我贪污了,反正不告诉你们,慢慢猜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