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清徐*乡镇总第2355期 >2012-05-04编印

关于破解发展难题的温岭经验
刊发日期:2012-05-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干部队伍培养锻炼渠道,我县选派了6名优秀青年干部赴浙江温岭经济开发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挂职锻炼,力求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挂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弥补我县青年干部经历、岗位、阅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领导水平,推动全县转型跨越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摘要刊登六名同志在挂职期间完成的调研报告。
  关于破解发展难题的温岭经验
  杨帆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赴浙江温岭挂职学习4个月。为了充分学习东部沿海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为加快清徐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借鉴,着重就温岭市发展过程中破解发展难题的几个具体做法开展了调研。(一)两个文化基因。
  思考温岭发展的原因,不能不穷究浙商的文化基因。认为有两点最为重要。
  ①以人为本,对市场高度敏感。浙商大多拥有朴素而坚定的基本理念,即“百姓日用即为道”、“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满足人的需求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满足人性的需求是浙商的出发点和源头。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浙商对人的需求的高度敏感,进而发展为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清徐的企业家也在寻找转型项目,但项目选不准,效果不理想。因为靠煤炭、焦炭起家的企业家,对市场把握,远远不及从市场磨炼中成长起来的浙商、温商。
  ②创新精神,或者叫冒险精神。温岭人总结自己的文化有“山的硬气,海的大气,水的灵气”,是非常准确的。温岭滨海,渔业是温岭的传统产业,有着与大陆种植文明基因大大不同的海洋文化基因。温岭人既有山里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韧劲,又具备海滨人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胆略。再加上长江、钱江、甬江、江南水乡兼收并蓄的灵气,和海洋文化、外来文化交汇激荡,就形成了独特的浙商精神。由此看来,温岭有山,有江,有海,不失为浙商文化和浙江经济的典型摇篮,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温岭诞生,民主参与预算又创全国之先,经济生活中、政府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举不胜举,敢为天下先,这些也就都不足为怪了。
  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造就了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对清徐来说,一要放小,发展大量个体户、微小企业,扩大企业家基数、肥沃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二要培训,借助外脑,请进来讲,走出去听,提升企业家素质,增强其在现代化大市场中的生存发展的能力。(二)两个发展经验。
  ①抓平台,抓工业。学习期间随开发区班子考察了浙江一个相对落后地区,景宁经济开发区,也在大搞开发区平台建设,大抓工业项目。由于工作需要,开发区的领导和同志也都在学习,他们在向江苏、广东学习,这些发达地区,现在还在大搞开发区建设、大抓工业升级。江西、安徽等地也开展大搞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温岭的一些落后产能正在向欠发达地区就近转移。浙江搞了个沿海经济产业带,台州、温州的各县(市)都在搞开发区,都在招商引资。哪里的开发区环境好,企业就往那里去,开发区之间互挖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温岭近十年没有个像样的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平台,以至温岭近十年在台州、温州的经济地位不断下滑。由此可见开发区对工业发展之必要性,工业对经济发展之必要性。用蒋招华常委的话说,农业只能维稳,工业才能富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作力度看,对比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竞相建设开发区、竞相招商引资的力度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即使想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也是有相当的竞争压力和很大的难度的,如不奋起直追,恐怕差距会越拉越大。
  ②建设发展的弯路及教训。温岭虽然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但城乡面貌与太原市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除去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原因,规划和建设的起点低、标准低是一个重要因素。温岭毕竟是个县级市,改革开放迅速富起来,迅速建设起来,一没有现代化大都市的大气,二没有传统文化深蕴的底气,有点暴发户盖房子、大农村、新农村的味道。现在的温岭新城区,也就是开发区原来开发的第一大块片区,给人的感觉是“建设”起来的,而不是“发展”起来的,有一种“支撑”不足的感觉。这和发展时间不够有关,也和当地M型的人口收入结构有关。曾经在美国挂职学习一年的蒋招华常委把他在美国学到的以人为本、集约节约等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运用到了东部新区规划中。本着富规划、穷建设的原则,和一流院校合作,委托深圳城市设计院研究南片城市设计和龙门湖概念性规划,委托北京土人景观设计院研究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正在研究北片生活配套规划和水利综合规划。如果经济和人口足够支撑的话,相信未来的温岭新城、东部新区会以崭新、美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从现在的工作看来,温岭新城美中不足的恐怕是文化内涵缺乏、文化特色不足。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原以为江南一定不缺水,到温岭才知道,这边的水都污染的厉害,清洁的淡水还是十分短缺。先污染后治理成本极高,教训是必须环保与发展同步,下决心限制、淘汰污染企业,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一个关键因素——钱往哪里去。
  宏观看,全球化后,国际金融对各国经济形成巨大影响。美国只要印钞,就可以让全球通涨、为其本国经济危机买单,这就是金融制高点的威力。钱流到哪里,那里就一片繁荣。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融资力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成为一个地区发展或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必须首先考虑国际资本、国内资本的在行业间、地区间的流向,不能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入资本上。开发区主要领导的工作精力,很大程度上放在跑贷款上。他们学习研究金融知识,分析判断金融形势,以便更好地开展融资、助推东部新区建设发展。反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缺乏现代金融知识,受传统观念束缚,融资发展的观念不强,不愿、不敢大融资,融资方法不足,不会、不能大融资,以至于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温岭财政局下设国有投资公司,下设建设、水利、交通几个全资投资公司,政府以投资公司为形式,和银行紧密合作,争取巨额资金,加快地方建设发展,银行也从中获利、实现双赢。另一个重要渠道是助推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温岭今年计划完成一批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上市辅导,并推动2家企业上市。对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量身定制了“专业人才打理、保姆服务推进,优秀中介保荐”的服务,设置了3000万元的上市资金,推动企业股权重构,加快上市。建议清徐建设高新产业孵化园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扶持企业上市,抢占金融、融资这个发展制高点,为加快建设都市南部新区、新兴产业基地注入源头活水、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