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文化*长廊总第2339期 >2012-03-25编印

长篇小说连载---古城春秋(第九回)
刊发日期:2012-03-25 阅读次数: 作者:王诚著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诚著
  第九回张骞出使西域去梗阳引进葡萄来
  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扰,汉朝基本上采取防御和“和亲”的政策,笼络匈奴。传到武帝时期,由于近四十年的“文景之治”,汉朝国力渐渐强盛起来,因而对匈奴由笼络和亲转为攻势,多次进军漠北,使匈奴受到沉重的打击,势力渐渐衰落。
  建元二年,匈奴中有人降汉,报称匈奴新破月氏,阵斩月氏王,月氏余众西走今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常想着报仇之事。武帝正想北上消灭匈奴,听到这一消息,便想西连月氏而夹击匈奴,于是派出张骞出使月氏,相约共同夹攻匈奴。
  张骞从陇西郡出发,而陇西外面,便是匈奴属地。张骞要西往月氏,必须经过此地,于是悄悄地带了随从,向西行去。行了几天,被匈奴的巡逻队发现,做了俘虏。匈奴虽然没有杀害张骞,但是却对他们一行严加看管,不肯放归。张骞在匈奴住了许多年,还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并生有子女,经常与胡人虚与周旋,装做乐不思蜀的样子,于是匈奴人渐渐放松了对他们的看管监视,张骞瞅准机会,和随从堂邑父等人向西逃去。由于他们不认识道路,乱跑乱闯,进入大宛国,被大宛人截留。经过问询,大宛人方知他们为汉朝使臣,于是报知国王。国王早就听说汉朝乃富庶之地,只恨路远难通,听说汉使入境,当即召见并问明来意。张骞告诉了大宛国王一切,并请大宛国派人送他们回朝,并许诺回汉后必奉酬重谢。大宛王听后非常高兴,并说西去月氏,还须经过康居国,并致书康居国,使他们顺利而去。康居国与大宛国素来友好,今由大宛介绍,乐得卖个人情,送他们过去,于是张骞一行,顺利到达月氏国。
  月氏自前王失败阵亡后,另立太子为主,进入大夏,与各朝往来逐渐频繁。汉武帝太初三年,大宛附汉郡县与汉朝的文化、经济交流进一步密切,大宛的苜蓿、葡萄也在此时传入内地。当时,太原郡梗阳邑西边山一带的商人,到大西北贩运货物,见西域来的葡萄与本地不同,粒大色艳,口感好,产量又高,便带一些葡萄枝条回本地栽植繁育。“清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这句在清源边山一带流传很久的民谚,就出自这段历史典故。清徐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虽也有葡萄,但大多属于野生、粒小、味涩、品质差,不能食用,只有少部分供做药用。西域葡萄辗转传入清源边山地区后,经过多代劳动人民的栽培,再加上清源的水土异于其原产地,也逐渐发生部分变异,慢慢形成现在的清源葡萄。
  新疆吐鲁番、河北宣化、安徽萧县、山西清徐成为人人皆知的葡萄名产地。据不完全统计,清徐葡萄栽培面积已达50000亩(已挂果的约30000多亩),总产量达近亿斤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