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秉昌
山药蛋这是乡下人的叫法,城里人叫土豆,实际学名叫马铃薯。山药蛋的吃法多种多样,煎、炒、煮、烤都行,把它作为主料可以,有时作为辅料还行。
山里人把山药蛋当作生活中的主要食物,有时也当作菜吃。他们对山药蛋百吃不厌,不论走到哪里,吃什么样的饭菜,总要有几样山药蛋的菜才算是可口的。可以这么说,爱吃山药蛋的到不一定是山里人,但不爱吃山药蛋的人绝对不是山里人。
我土生土长于山区,自然也不例外爱吃山药蛋。什么土豆丝、土豆片、土豆饼都行,但最使我难忘的还是用柴火在地里烧的山药蛋。
在那个出勤挣工分的年代里,年终分红每个工分只值几毛钱,劳动力少的人家,全年下来只能挣个口粮钱。人们每天忙碌就是为了填饱肚皮,这样山药蛋就成了人们的主要食源,五斤山药蛋顶一斤粮食,这是要算口粮的,但人们还是愿意多分点山药蛋的。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愿望,生产队在每年安排种植计划时就多安排点山药蛋的地块,这是一方面的因素,另外一方面,种的多在地里收获的时间就长,这也是人们心中不是秘密的秘密,我们这些孩子们更是盼着这个时期的到来。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每天中午时分可以饱吃一顿烧山药蛋。这样吃了集体的,省下自己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但队里的干部总是要承担点责任,因此选择烧火的地方总要僻静一些。不过看到也无所为,因为我就记的有一次上边来了个干部,也和大伙儿围着火堆吃了个饱才走。
在地里烧山药蛋是要技术的,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了,在每次烧火时总有位老者给大家主火。我们这些孩子们虽然不挣工分,就为了饱吃一顿山药蛋,因此跑前跑后捡柴火,选择够标准的山药蛋,按照老人的说法要选择外皮光滑、大小一致的,这样才能使山药蛋里外同时都能熟透。另外,老人在烧火的时候,总是先在下面放一层厚厚的原干柴,再把一筐山药蛋均匀的放在柴火上面,最后加一层柴火。点火也是有讲究的,要从四面同时点,让火从周围烧起慢慢向内扩展。大火过后,山药蛋就自然埋在里面,如有祼露的,拨开灰烬埋进去,这样就形成了先烧后烤,而烤的时间比烧的时间长。这时候是最难等的,孩子们总想先吃为快,但老人就是不同意。等到大伙把活计干完围在一起时,老人才让山药蛋出火。他把山药蛋一扒一扒的捡到筐里,用力筛箥,把外边烧黑的皮都去掉,留下黑黄的外皮时就可以吃了。哪真是软软的、甜甜的、沙沙的……只要吃上一口,绝对纯朴的泥土香味,真是沁人心脾啊!
人们就这样吃着、说着、笑着。这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这也真是,共产共餐,按需供给,不分男女老少,只要你能吃下去,就让你吃个够,直到吃得嘴儿黑、手儿黑、肚儿圆。孩子们尽管变成了大花脸也不肯离去,因为还想着剩下的山药蛋,老人没办法只好把剩下的分给孩子们。这时,大家才肯离去。
在每年的这个季节里,人们总是忘记疲劳,尽情地乐着、享受着……就为了这么一筐山药蛋,想着盼着,它圆了孩子们的梦,解了每个人的馋。在那以吃饱为主的年代里,一筐山药蛋使人们尽享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