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幸福*清徐总第2339期 >2012-03-25编印

可敬的王老
刊发日期:2012-03-25 阅读次数: 作者:余仁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余仁
  读罢王亮撰写的刊登在《清徐老年》杂志第一期《神游太虚幻境》,顿时引起我著文写他的笔兴。
  他已年届耄耋,我也年过古稀,同为老人,出于对他的敬仰,我尊称他王老。
  深知且动情于王老,是拜读过他自传体文稿《破涕为笑》在清徐报连载后。文章让人动容,催人泪下,莫名的敬意油然而生。
  我敬重王老是因为他能顺应天道。
  王老历经坎坷,直到文革后,近二十年的冤案得到了平反。这期间,王老忍受了怎样的屈辱,经受了怎样的扎磨,遭遇了怎样的待遇?
  王老在长时间的屈辱中,理智地应对了劫难。在《破涕为笑》中自述那段不堪回首经历时,那么从容,那么平和,字里行间闪烁着善良的人性。然而更高的境界却是表现在一个“笑”字上,有谁能刚停止哭接着就能笑起来呢?“笑”字里透出一股天真,却掩饰不住其中的无奈。不管怎样,能笑对人生,就是一种高的境界,我衷心为王老的晚年祈福。
  我敬重王老也是因为他能恪守夫道。
  词典里有“妇道”这个词释,专指妇女。夫道是我生造的词,表义为男子应当具备的道德,专指婚姻。
  王老曾经有过婚姻,那是一桩由父母包办属于无爱的婚姻。王老也曾有过热恋,那是在新疆军区供职时跟一个情投意合的同事。然而,热恋中的男女正步入谈婚论嫁阶段时,王老“犯事”了,人生自由被剥夺,接着是没完没了的批斗,无疑,热恋中的男女也渐冷却,这段刻骨铭心的情缘亦就此化为永久的记忆。
  王老蒙冤回村后也曾遭遇过婚姻,然而一个负责的男人,一个恪守夫道的知识男士,深知婚姻会给对方、给家庭及其子女带来什么,王老选择了单身独处。出于人道,出于无奈,终于未婚,这是何等的高洁?无论伦理,无论心理、生理,王老经受过多大的痛楚?王老的人品令人称羡。
  好人终有好报,感谢上苍赐予他一个善良贤淑的养女,一个其乐融融安度晚年的温馨的家。
  我敬重王老更是因为他能竭尽孝道。
  王老年幼丧母,与继母生活。少年时,离家读书,青年时奔波在外,直到蒙冤被贬,回到继母身边。继母贤惠,未因他政治身份卑微而冷落,反而对他关爱有加,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多年来,子敬母爱,母子相依为命,直到继母故去。
  照常人的视角以及世俗的眼光看,王老“少小离家老大回”,同继母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然而,王老不是常人更不是俗人。古语云:五福寿为首,百善孝为先,王老模范地继承和光大了中华传统美德,对继母竭尽其孝道之能事,实令人称道。
  然而更令人称道的还应当是王老对自己后事的安排。如果说王老生前能笑对人生是一种高之境界使然,那么,死后遗体火化并将骨灰撒在故土青山绿水的遗愿,不正是他追求唯物和唯美主义的远之境界使然吗?向世俗挑战,将命运延续,何等美妙,何等高尚!
  可敬的王老,我衷心为您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