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园丁*心声总第2339期 >2012-03-25编印

德育构建和谐班级
刊发日期:2012-03-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郭永丽
  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而德育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础和重要桥梁。
  17世纪捷克的教育改革家夸美纽斯认为道德教育就像种地一样,“假如你不把优良的种子撒在地上,它便生长不出别的东西,只会生长最坏的莠草。但如果你想开垦那块土地,并能在开春的时候把它犁一遍,撒一遍种子,耕耙一遍,你的工作就比较容易,成功的希望就比较大。”因此,夸美纽斯主张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使良好的德行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谨记这一点,每逢接到新班,总是从德育抓起。
  一、“树人之要,真诚为本”的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贯穿始终
  现代社会好象披上了一件美丽的虚假外衣,人与人之间少了许多真诚,多了几分虚伪,人们为了人情、为了保全自己,为了不惹火烧身,失去了真诚。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培养学生真诚、诚实的品质非常重要。工作中,我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细节,随机教育,因势利导,以德育人,以诚育心,让真诚之花开遍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二、抓住机遇,强化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集体的作用,才能使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没有凝聚力的班级就如同一盘散沙,很难获得良好的成绩。大型的集体活动是培养班级凝聚力最好的舞台和最好的机会。同学们也情绪高涨,无论是在绘画、表演,还是在运动会上都涌现出了一批人才,成绩也不错。我也借此机会,把同学们的情绪调动起来,班级凝聚力一下子就增强了。借着这股气势,班上的学风也获得了很大转变。
  三、加强班级管理机制
  夸美纽斯主张通过实践来培养人的德行。德行的培养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而学来的,而不是靠文字。一味的叮嘱或告诫而不去实践,在道德教育中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孩子们在不断的工作或实践中会学会忍苦耐劳,从而会产生一种勤奋的品行。
  我总是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有机会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在奉献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能力。
  第一,注重培养班干部
  一个好的班集体,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班干部队伍,他们如果做好了各自的职责,整个班级就会有序地运转,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也会进行得很顺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班主任赐予的,更不是终身制的,而是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
  (2)用人不疑。要信任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3)对班干部犯的错误决不姑息,批评、处理时要比普通学生严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班里所起的作用及所犯错误带来得严重后果,在鲜活的事例教育中使班干部队伍得到成长。
  第二,建立值日小老师制
  轮流来当值日小老师,班中的事由值日小老师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小老师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
  第三,事事落实到个人
  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做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