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清徐*人物总第2336期 >2012-03-18编印

张鼠年:无愧于镰刀斧头下的承诺
刊发日期:2012-03-18 阅读次数: 作者:张睿婧马向波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张睿婧马向波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多少丰功伟绩,多年来他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镰刀斧头下的承诺。他,就是东湖街道迎宪村的老党员——张鼠年。
  ■红星闪闪照我心
  初见张鼠年,一身普通的蓝色工装,白色运动鞋,瘦高的个子,挺直的腰板,稳健的步伐,虽然60多岁了,也依然能看出这是当过兵的人特有的举止和习惯。
  张鼠年出生于1948年,由于当年正是戊子鼠年,父母便给他取了“鼠年”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
  回忆起以前的日子,张鼠年眯着眼睛,很陶醉的样子……那是1969年的2月,天寒地冻的日子,21岁的他踏上了离家的旅途,参军当了一名义务兵。在部队生活虽苦,却也有不为人知的快乐。性格谦和的张鼠年乐于助人,关心战友,和战友们亲如兄弟。由于在部队表现突出,1972年10月,张鼠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说,永远忘不了在党旗下所做的承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情怀,让他在以后的岁月中坚持实践着自己的承诺。
  ■拳拳之心赤子情
  1973年2月,服役期满的张鼠年从部队转业回乡,在村里参加劳动,当时正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年轻的张鼠年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脏活累活抢着干,什么重活都扛在自己肩上,处处帮助别人。听着他娓娓道来,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场景:正在地里劳动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人和牲口都无处可躲,来不及赶牲口回家的张鼠年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自己的外套给耕作的驴子披上,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春耕时期,要用毛驴拉着压种机播种,看到劳作了一天的牲口已经不堪重负,张鼠年解开套子,自己拉着压种机满地走……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周围的邻居说起张鼠年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问我们:“你们见过这样的共产党员没有?你们看看是不是雷锋式的共产党人?”我们问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只是嘿嘿一笑,说根本没有想过为什么。
  人要是做一件好事不难,要坚持不懈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后来,张鼠年在县煤运公司做了门卫,工作的16年时间里,他获得了13次先进模范,这些荣誉他虽然珍惜却并不看重,他帮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自己心里舒坦。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他,还在为了生活奔波,在紫林花园做了一名水电工,他手里的活儿别人挑不出毛病,因为他认真,因为他负责任,通厕所、装灯泡等等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会不计报酬地去做。家里患病的妻子等着钱治病,他自己也在前些年患了糖尿病,但是他从不占别人的便宜,只拿自己的微薄工资,别人为了感谢他,经常送他一些东西,他总是百般推脱、分文不取。有时候妻子会因此和他拌嘴,却仍然没有改变他最初的一颗红心,那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他家我们碰到了几位来串门儿的邻居,他们说“老张真是个好人,对人们都好,只要谁家有事儿叫一声‘老张’,他就是正在吃饭也要放下饭碗先去看看……”
  ■问心无愧自从容
  抛开党员的身份,张鼠年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所做过的事也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就是这样一个无比普通的老农民,就是这样一个心系他人的老党员,带给了我们雷锋般的温暖。
  张鼠年说,他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豪言壮语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但这样的真情流露更加让人动容。他不仅这样说,几十年来更是这样做,每个受到过他帮助的人都对这个老汉啧啧称赞。提起张鼠年,人们都说他不愧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恐怕也是他得到的最好、最大的奖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