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兵
一顶大檐帽,一身笔挺军装,一张青春激扬的面庞——雷锋,就这样定格在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中。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宛如一座耀眼的丰碑,岁月沧桑,不损伟岸。
市场经济的大潮,虽曾让一些人的精神世界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怀疑“雷锋精神过时了”。但历经一次次的讨论与反思,我们发现,雷锋精神从未远离,它已经成为激励几代中国人成长的路标。
展望神州大地,环顾楚山汉水,雷锋离开的日子里,其精神薪火相传,无数人把自己的名字书写成相同的两个字:雷锋。
从朱伯儒到吴天祥到“保姆奶奶”黄桂英,他们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计名利,无私奉献;
从英雄的“两兰”到肖栋栋,从长江大学“10·24”救人群体到罗田义勇父子,他们不惧危难,见义勇为,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甘金华到涂汉江,他们年复一年扶危济困,坚持不辍;
从王涛到郑启湘,他们像钉子一样扎根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还有以魏霞、田强为代表的“红十字”捐献团体,以徐本禹、赵小亭为代表的支教团体,更有众多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无名英雄……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经受时间洗礼,浸润亿万心灵,源于无数学习者、践行者、行动者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使其更加丰盈而升华。
雷锋精神,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与社会主流价值相一致、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契合、与时代进步节律相衔接,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元素。
行走在新时代的征途,站在雷锋精神的道德旗帜下,让我们凝铸信念,礼敬高尚。
仰望丰碑,学习雷锋,我们理想信念的天空将更辽阔,心灵追求的平台将更高远,身边世界的色彩也必将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