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时,最容易发生的是父母之间的分歧。这个分歧一旦被孩子察觉,容易诱发和加强孩子片面的“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中哪一方倾向孩子,孩子就会表现出对这一方特别的信赖和求情,从而更加深了父母双方的分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父母紧密配合。否则,父母的感情受到伤害,孩子夹在中间也最难受。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孩子心灵上最严重的创伤,就是父母意见不合造成的。
要使问题公开。像疾病、经济损失或是家人的死亡等消息应让孩子知道。否则,效果往往不好。心理学家指出,孩子长大以后,如果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并且知道家长没有如实告诉他事情的原委,会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觉。一位丧偶的父亲说,当初他妻子患了白血病,将不久于人世,可是有好几个月他对儿子保密,想使儿子免受感情上的痛苦,可是错了。父亲有了思想准备的时间,而儿子却措手不及,过了好几年儿子才重新开始信任父亲。
要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情况。父母都工作时,孩子会感到孤独,觉得爸爸妈妈在别处做什么神秘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把孩子带到家长上班的地方看看。这样,父母不在时,孩子就会想象出父母在哪里,在干什么。还要经常跟孩子谈谈家长事业的目标、挫折和成就,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工作价值和理想,也会使家长、孩子都觉得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要缩短家长与孩子之间联系的距离。孩子离开父母,父母出远门或爷爷奶奶搬走了,为了保持感情联系,可经常寄信、明信片或家人的录音磁带。如果写一封周转信,让每一个人写上一些新闻后再寄给下一个人,则效果更好。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先要从干家务劳动做起。孩子的一生中,父母亲不可能自始至终地跟随在他的周围,孩子也无法指望处处事事得到父母的保护。要及早让孩子学会独立探索,经受考验,学会判断哪些是可能做到的,哪些是不可能做到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哪些是眼前要做的,哪些是将来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