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月英
对乡亲最朴素的爱便是对村民柴米油盐的资助,便是对村民文化生活精神世界的关注;对乡亲最简约的爱便是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便是积极为村民创造就业条件授人以渔的方式。对于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舍得投资,舍得操心。他的舍得,带给大家许多感动!
山里人嘴拙,山里人心实,山里人的感动是默默的念,山里人的感动是憨憨的笑。
当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火热出炉,当这些感人的事迹被广为传诵之际,东于镇赵家山的村民们,却更多地发自内心地为身边的好人张亚平而感动。
张亚平,山西东辉集团赵家山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5年公司驻村以来,他将赵家山作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将赵家山人当做自己的家乡人,在目前煤矿尚未投产之际,便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为赵家山乡亲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东于镇赵家山村是一个有着130户人家、370口人的小村庄。村里耕地全是山坡地,以种植枣树为主。多年来,该村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贫瘠的土地上艰辛地耕耘播种。近年来,由于传统果木老龄化等因素,村民的付出与收获屡成反比,村里人逐渐向山外转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也开始走出去打工,村里留守的多是些老人与妇女儿童,大家在坡地上种植枣树,基本是靠天吃饭。
在了解了该村基本情况之后,张亚平每次上山,就会分阶段分步骤为村民做上几件实事、好事。事儿不算大,事儿很琐碎,但全是村民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人们常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而张亚平在村民心中的概念则是“舍得”。现年40多岁的他舍得接济人,每年中秋节、春节,他会为全村村民发放月饼以及米面粮油等,还会花钱为村民请来戏班子给大家唱上几台戏,为村民平淡的生活增添乐趣;为村民放一架旺旺的架火,点旺村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此外,他还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难题,目前,尚未正式投产的煤矿已经为村里30多人安排了就业岗位。2006年,他为村里修建一个大型蓄水池,铺设1500米引水管道,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2011年,张亚平又出资10万元,硬化了村里的主干道……
听听村民对张亚平的朴实感言:80岁的老党员马树海告诉记者,张亚平这后生心里“装事儿”,前几天上山到家中走访,看到村民取暖做饭缺煤用,便答应下待煤矿投产后给乡亲们解决这个麻烦,我们盼望着煤矿早投产,到时候,俺村人烧的点的就不用发愁了。一位叫拴蝉的50多岁的妇女说起张亚平满是感激之情。拴蝉的丈夫去年患癌症不幸去世,张亚平得知后,没有简单地用捐钱的方式资助她,而是积极为这户因病返贫的家庭给予特别照顾,为拴蝉在煤矿就近安排了保洁的活儿。这样一来,不仅稀释了拴蝉因丈夫去世带来的心理阴影,而且减轻了拴蝉的心债,拴蝉为丈夫治病借了亲朋的不少钱,这下子总算有指望偿还了,拴蝉又活出了精气神。
张亚平,传递人间情,感动赵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