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东湖*文苑总第2326期 >2012-02-24编印

这个人、这首诗……
——张东平及其诗集品读 
刊发日期:2012-02-24 阅读次数: 作者:张月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月英
  他这个人,就是一首诗。
  一群人中,朴实的他会让你最难记住,而一旦记住了,却会如一杯清茶,淡淡的、淡淡的,渐品渐芬芳。
  《隐去的踪迹》,是他的诗集;《隐去的踪迹》,也是他的素描。在人流中隐去的他,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踪迹。
  初识东平兄,见他不多言语,偶尔说话时,话语中既无刺猬一样扎人的偏激,也无人云亦云的俗气。哄笑中看到某人可能下不了台时,还会适时为弱势者搭个台阶,导其入定,便觉好感。
  熟识些,见其爱羞涩,也常常会与几位女友善意地“刁难”他一番,窥视这位能够写出如此灵动诗词之人,在处理日常人事时的方式特色。一日,闻知东平要出差,我们几位日常较能谈得拢的好友便找了借口与其聚谊,说是为其洗尘。这日,平日滴酒不沾的他竟然也难得地喝光了一个杯底,有点醉。于是,我们几位女士故意给他出难题:回来时,给我们每人买份礼物,必须有诗意的。不日归来,伸手向他索要,此君两手空空。答曰要将原本买礼物的钱,拿来请大家吃饭。这一考,没有考出他的“妻管严”笑柄,也化解了给异性朋友买礼物的“话柄”,呵呵,这首简约而朴实的诗。
  读他《隐去的踪迹》,共五辑。第一辑15首诗,篇数最多,感觉他便是那自然界中的通灵一物,能懂得羊儿鸟儿们的知心话,能弹出一草一木心中曲,更有着冷眼看“名声”的思维境界;第二辑5首,将一个“情”字,用刻刀细细从心底雕出,痛痛的感觉,读来让人铭心;第三辑6首,他用耳朵贴近大地,听种子破土,将希望与坚定从大地中掘起;第四辑7首,通过对矿难、非典、汶川地震等灾难的审视,通过贫富悬殊现象的比对,抒发一位农民的儿子,对于土地裂开伤口时,一声声发自心底的痛;第五辑2首,通过对顾城与吾同树两位诗人的哀悼,抒发其悲情;附录中的最后三首是古体诗,读来言简意赅,与前五辑一样短而精巧、简而深沉。
  他的诗集,十分钟可以念完,却需用人生四季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