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论坛*学习总第2326期 >2012-02-24编印

保持党的纯洁性 学习园地
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山东滨州创新农村发展党员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刊发日期:2012-02-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韩冰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性、源头性工程。2009年以来,山东省滨州市着眼于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把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大事来抓,先后在沾化和惠民两县试点“阳光公推”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入党“六制把关”工作法,由此形成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发展党员“制度链”。近来滨州市将这一创新做法整合规范为农村发展党员必备程序,并在全市六县四区农村全面推广。
  一、“阳光公推”入党积极分子
  “阳光公推”入党积极分子是指将拟推选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条件、范围和程序等全程公开、阳光操作,以确保农村优秀分子脱颖而出,为从源头上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宣传发动,公开报名。通过村党务公开栏、明白纸、宣传车、远程教育等渠道张贴发布公推公选入党积极分子通知,推荐数量一般根据村民人口数确定,500人以下的村一般为3人,500—2000人的村一般为5人,2000人以上的村一般为7人,原则上保证村村有一名女性指标,鼓励高学历、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农村青年积极参加。报名方式可以自我推荐,也可以由党员个人、3名以上群众代表联名或村党组织推荐。
  村镇审查,严格把关。一是村党组织审查。重点审查报名人员是否思想上要求进步,是否有致富带富能力,在村民邻里之间是否有良好反映,年龄、文化程度是否符合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二是乡镇党委审查。乡镇党委组织由公安、计生、税务等部门参加的审查小组,对各村党组织上报的人员名单进行联合审查,重点看其有无违法违纪行为,了解其社会责任感、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公认度,同时审查村党组织审查行为的公正性,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村参加入党积极分子竞选人员。
  陈述展示,民主推荐。组织召开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普通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推荐大会。先由参加竞选人员逐一登台陈述个人基本情况、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现实表现和今后打算等,然后由到会人员投票。其中村“两委”班子成员投A票,看村级组织对参加竞选人员的认可度;普通党员投B票,看党员对参加竞选人员的满意率;群众代表投C票,看参加竞选人员的群众基础。会场设秘密写票处,并现场唱票计票。
  资格确定,结果公示。村党组织召开支委会,根据投票结果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初步名单,当场公布,并报乡镇党委审批。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初步名单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在村内张榜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名单,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二、“六制把关”严格发展对象入党程序
  与“阳光公推”入党积极分子相衔接,“六制把关”工作法是指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后必经的入党程序(预备党员转正参照执行)。通过在入党关口上层层把关,以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诚信承诺制。在发展党员工作开始前,由新确定的党员发展对象、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所辖管区党总支书记分别就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入党条件,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是否严格依据程序操作等问题,向乡镇党委做出书面承诺并备案,作为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背景调查制。对于各基层党支部确定的新发展对象,由乡镇党委结合政审对其进行背景调查。调查主要采取走访村干部,与党员、群众代表座谈等形式,就发展对象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否严格按照程序产生,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群众是否公认,以及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是否存在作风问题等,进行全面了解。对村支部书记子女及其近亲属进行重点调查。
  入党公示制。按照实效性、广泛性和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以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对拟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7天。对公示中没有异议的按程序发展;对存有异议且问题属实的,则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理。
  投票表决制。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必须保证2/3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参加,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半数方可通过,并将票决结果记入入党志愿书。对票决未过半数的发展对象,由支部帮助其进行整改。对预备党员转正、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实行分步票决。
  全程纪实制。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围绕发展党员培养、考察、政审、公示、预备、谈话、审批等各个环节,凡是涉及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及公开事项的,全部由乡镇党委派员列席和监督,同时对会议现场、会议决议及公开事项等进行全程录像或照相,连同会议材料一并存档。
  责任追究制。对于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及“暗箱操作”的,一经发现查实,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是发展党员对象的,直接取消其入党资格,5年内不能重新发展入党;是村支部书记或管区书记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
  三、创新发展党员制度的意义与思考
  有利于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当前,不少农村在发展党员时仍沿用传统做法,不可避免存在“少数人选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有的甚至由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以致出现诸如“近亲繁殖”、论资排辈等弊端,一些优秀农村青年则被拒之门外。而“阳光公推”入党积极分子,为农村优秀青年要求进步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和公平的赛场。通过这一机制,把群众公论关口前移,可以真正把农村中的精英和优秀分子推选出来,这就为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提供了必要前提。同时,通过“六制把关”工作法,有效地杜绝了那些政治素质差、缺乏奉献精神、宗族派性意识严重的人和农村黑恶势力分子进入党员队伍,为从根本上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利于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结构。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素质偏低、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等问题,致使不少地方农村党组织存在班子软弱涣散、家族宗派势力渗透、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等问题。“阳光公推”入党积极分子和“六制把关”工作法,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性矛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将来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储备了人才力量,解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如沾化县2010年公推的1883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致富带富型的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提高了26.5、19.6、39.3个百分点。惠民县2010年新发展党员695名,上述三项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8.4、20和43.1个百分点。
  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其先进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党在农村的政治使命和各项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实现。“阳光公推”和“六制把关”工作法,一方面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体现了民意,注重了群众公认,这将有利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长期广泛坚持推广以上工作法,真正把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我们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