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县域*采风总第2324期 >2012-02-19编印

黑白世界谱华章
——鸿浩围棋俱乐部纪事
刊发日期:2012-02-19 阅读次数: 作者:陈宏健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陈宏健
  早就听说县城有个鸿浩围棋俱乐部,是我县围棋爱好者经常聚会切磋的“安乐窝”,这里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学棋的孩子、家长们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然而,当我们踏进鸿浩围棋俱乐部,还是被这里浓厚的围棋文化氛围、惊人的战绩吓了一跳。醒目的大红榜上,展现着这里的学生近年来所取得的不俗佳绩,几乎大部分学棋的孩子都有着定级、定段赛中“连级跳”的经历;甚至还有不少孩子实现了不可思议的“三级跳”;而在全省业余围棋乙级联赛中,以鸿浩围棋俱乐部棋手为班底的“清徐围棋代表队”当仁不让地勇夺冠军,将“清徐”的金字招牌堂堂正正地挂在了代表全省业余围棋最高水平的甲级联赛殿堂中……
  很少见到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一本正经端坐在棋枰前,沉思落子的样子,那或熟练沉稳、或气势磅礴的姿势,让我不禁对围棋这个新奇项目充满了好奇。相对体育、舞蹈这些更符合孩子好动天性的肢体项目,围棋这种思维的体操,看来在我县受众颇广。在我们深入采访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蓬勃生机和繁荣发展的活力,这个黑白世界的艺术游戏,给学棋的孩子、孩子的家长带来了无尽的魅力,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启发了孩子的智力。在如今对于思维、智力的培养大行其道、成为一种教育趣向的时代,围棋以它独特的功能为这些孩子和家长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从七十年代上海人林立将围棋的火种播撒在清徐这块热土,经过啜希忱老师、郭思爱老人、左昔荣、田纪峰、杜永刚、刘建勇等几代人的努力,围棋之花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含苞欲放,越来越显现出围棋事业在我县大有可为的前景。
  几经风雨数沧桑继往开来几代人
  围棋在我县发展已有近四十个年头。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成熟的师资力量和应具备的教学条件,这个身居“琴棋书画”之列的国粹,却只能成为少数人的游戏。虽然啜老师、郭思爱老人等对这项运动的普及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由于围棋在我县“知名度”和群众基础的缘故,围棋这项运动也只能小范围内“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进入21世纪,我县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围棋的益智、教育功能逐步显现,在清徐大地逐渐被认可接受,随着杜永刚、刘建勇等围棋优秀人才的强势回归,围棋这项古老的运动在清徐展现出它崭新的活力。
  说起我县如今的围棋普及工作,就不能不提及杜永刚、刘建勇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我县的围棋水平、普及工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杜永刚,我县围棋界的一流高手,师从啜希忱老师,大学期间,在我国围棋“重镇”天津经历了长达五年的熏陶和锤炼,曾获全县冠军。回到清徐,杜永刚经历了医院工作、下海等,但对围棋由衷的热爱,是他一直难舍的情结。将近不惑之年,一向“敏于思、慎于行”的杜永刚老师,终于摁捺不住年幼时埋下的对围棋的渴望,义无反顾地抛却收入不菲的工作,投身到围棋事业中来;刘建勇老师在省城执教多年,长期从事围棋教育教学。多少年的耳濡目染,多少年在人生履历上增添着新的光辉的一页,总会有一种为家乡围棋事业做点贡献的念头浮现,于是,志同道合的二人创办了如今的鸿浩围棋俱乐部围棋教室。
  置身幼教显空白“拓荒之旅”倍艰辛
  围棋在我县虽然有一些爱好者,但在幼儿教育方面基本是一个空白。杜永刚怀揣着童年的梦想和单纯的热爱,踏入这个门槛时,要面对的是“荒漠式”的围棋教育环境,能给他提供帮助的,只有大城市可借鉴的成功模式,和这项事业越来越红火的尚未触摸到的前景。
  万事开头难,围棋的普及也是如此。围棋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早在2001年就联合发出三棋进学校“三棋”之一,并作为一向特长为考试加分。但杜永刚们的“拓荒之旅”并不顺利。一开始,只招来了寥寥无几的三五个学生。空荡荡的课堂,稀薄的人气,给“初出茅庐”的杜永刚老师当头一盆冷水,这样的回忆真是不堪回首。但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沉迷于黑白世界专注的神情,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杜永刚已经记不清当时有多么困难,只记得他对孩子们许下的承诺:“哪怕一开始就是一个人、哪怕教到最后一个人,我也将不遗余力”!
  千难万难心不变黑白世界酿佳绩
  正是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经过杜永刚、刘建勇的不懈努力,围棋启迪智慧、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强健身心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围棋礼仪、创新能力等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很多活泼好动、有时还惹事生非的孩子,不仅坐下来了,而且学会思考了,一些在校园里顽劣不堪的学生,不仅棋艺提高了,学习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纵横十九路,奥妙无穷的棋枰,把孩子们带入了围棋艺术的海洋、历史的天空。孩子进步了,家长们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一位家长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的儿子在学之前脾气火爆,逆反心理严重,都怪我和他爸惯坏了,自从学了围棋这门功课,脾气性情大有改观,不仅在围棋对决当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在家中一改以往动不动就顶撞大人的习惯,即使我们在和他交流时有些严厉也能理解和接受了”!“学棋的孩子大多来自于教师、公务员家庭,孩子的兴趣和家长们对智力培养的重视在鸿浩围棋俱乐部找到了一个良好的结合点。注重精密计算和全面大局观的围棋不仅对孩子们的文化学习裨益匪浅,而且“养移气、居移体”,围棋文化环境对孩子品格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人常说“因材施教”,当学生平时对弈时,棋盘上的思维方式和行棋步调真实显示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如:好强自负的孩子喜欢猛攻急杀,沉稳内向的思维活跃、着眼将来等等。杜永刚老师以“观其棋,明其人”得出教学方法,积极掌握每位学生所走每一步的来龙去脉,从而得到每位学生的当时的思想,然后因势利导,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意志、磨练了他们的性格。
  渐渐地,起初10名学生扩大到了现今的50名,俱乐部的影响力、知名度逐渐扩大蔓延,围棋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这里的孩子们代表了我县青少年围棋的最高水平,不仅在县级比赛中始终包揽前三名的好成绩,而且在全省定级、定段赛事中多次夺冠。王子航,第一、二届“鸿浩”杯冠军;陈劲淞,全省定级赛亚军;花宇轩,全省定级赛冠军;陈度生,全省二段组冠军;梁昊杰,业余四段,清徐青少年棋手的最高水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孩子学棋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四年,棋龄不过数月就取得好成绩的比比皆是。这样的成绩,即便在全省也是首屈一指的。
  清徐,自古就与围棋有着不解之缘,我县的尧村,即是围棋的发明者——尧生活过的地方,时隔数千年,沉睡许久的围棋文化在我县重新唤醒,不仅是啜希忱老师、郭思爱老人、杜永刚老师、刘建勇老师们努力的成果,更是历史悠久的清徐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累累硕果。目前,围棋的发展前景看好,但不尽如人意是,在围棋人口、普及、全社会认知等方面还有诸多的短板。就是曾经冲上过全省甲级的“清徐”代表队,也因为种种因素被迫放弃了“清徐”的字号……对于这些,杜永刚老师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围棋事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就像下好一盘棋,布局、中盘、乃至收官”,都需精确的计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以我们目前的良好形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下好这盘棋、下赢这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