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
不过弹指一挥间,她已从一个花样年华的幼师生走上三尺讲台十三年。回顾十三年的从教之路,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可言,有的只是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全身心投入,辛勤耕耘,悉心浇灌,用言传身教来影响莘莘学子,用款款真情孕育株株桃李的一颗师者父母心。她叫王娟,是清源镇六合村六合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说,她最大的快乐和愿望就是看到学生在她的教导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第一堂课”诠释印象
2009年,在吴村小学工作了十年的王娟被调入六合小学任教。换了新的教学环境,为了打好新阵地上的第一战,为了让自己迅速融入学生中间,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上第一堂课时,王娟对学生循循善诱,她说,自己非常喜欢读书,每天工作劳累一天,回家奏完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就算满身疲惫,仍会坚持看一个小时的书才休息,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书就像交一个益友,大家一定要学会和书做最好的朋友。在她说话之际,学生们都会满脸惊讶,瞪圆纯真的大眼睛看着她,有的仿佛听懂了什么,会意地微笑点头。王娟把握第一堂课的最佳时机,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学生,让他们懂得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
王娟认为,第一堂课上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亲近,甚至都会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而自己所带的三年级学生还小,首次的成功亮相对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有很大帮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还不了解学生们的情况下,就试着把离他们最近的自己作为榜样吧。
■“认真”二字不可抛
与学生们接触不久,王娟发现有些孩子没有认真的习惯,也许不是不认真,是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是认真。认真做事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王娟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演员”的身份,利用自己与学生接触的每一个时刻,把严谨、认真、细心做事的习惯凝聚在说得每一句话,渗透在每一次举手投足间和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在做欢庆祖国60华诞的墙报时,她和学生一起动手,一方面是为了和大家联络感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更重要的便是用一个精益求精、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的角色来感染影响学生。当她画一面国旗时,就会故意自言自语道,“不行,有点偏”,“不行,有点大”,“不行,有点高”……围在她身边的学生看到她不停地摇头不停地修改,小声笑着说:“老师可真认真呀!”
“对,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们要认真画好每一条线,认真写好每一笔,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将来才能做大事。”王娟一边认真地画着一边告诉身边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之后,她鼓励大家认真绘制一面国旗送给“祖国妈妈”,其中一定要体现出各自对祖国真挚的爱,待她第二天见到大家的作品时,效果显而易见。随后的教学中,王娟更加注意言传身教对学生们的影响。在每一次的教学板书时,她都会放慢速度,摆正姿势,专心致志地写好每一笔,写完还要满意地看一眼,微笑地点点头,从这些微小的细节入手,无形中引导学生们学会认真,更学会审美。渐渐地,学生们做事细心了,学习认真了,字迹也工整了,有的学生还经常自信地拿出写得作业让老师看看怎么样。
■“写作”源于生活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难免有些吃力,面对学生们的困惑,王娟从实际出发,为大家提供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如做家务、炒鸡蛋、煮稀饭等,都是学生写作文之前需要亲力亲为的一项家庭作业,并要求大家把这些动手过程和思想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再写成作文。下雪了,她会抽出时间带学生们去操场玩雪,告诉大家要像课文中的列文、虎克、李四光一样带着脑子去玩,用心去观察每一个细节的变化;天冷了,教室的窗户上凝结了冰花,她便提醒学生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这些变化,鼓励大家要对自己的发现多问个为什么?
王娟说,虽然学生们写得不是很好,但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他们明白写作源于生活,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先要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乐于表达生活。
追忆过去十年的教学生涯,虽然平淡,但也不乏精彩。在教学中,她溶入时代元素,贯穿道德主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创办的“小喇叭”广播站,“家长·学生·老师心连心”等主题系列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历年工作中,她带领学生参加的全国、联校等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屡次获奖,带过的班级曾被评为“清徐县先进班集体”;她还代表学校承担了联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的汇报工作,先后被授予“太原市优秀班主任”、“清徐县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在教学工作中,她积极投身新课改,大胆改革作文教学评价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在评价主体上适当放权给学生和家长,作文教学成效显著,辅导作文曾获得“全国作文教学特别辅导奖”、“中国校园文学作文大赛辅导奖”;她写下的《时时育人、事事育人》教育案例和《新课程新开家长会》分别获得了省论文的一等奖、二等奖。
十三年,已经有着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三重身份的王娟,依然保持着一份童真和清新。她以温良的个性和勤恳的品格,简简单单,坦坦然然,从点点滴滴入手,用赤诚的教育情怀促进带动学生进步和成长。王娟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感触最深的是对学生要以心换心,一切从“心”开始,而这“心”便是对学生的信心、爱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