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红
女儿生病了,呕吐、发烧、头疼、倦怠,小家伙说啥也不去医院,没办法,只能把她带到附近一家诊所去看病。大夫是一位40多岁的男子,他详细询问了女儿的症状,帮她量了体温,又朝女儿肚子摁了摁,说:“孩子是肠胃性感冒,开点药吧,记住,吃上药后一定多喝水,多休息,别吃凉东西。”说罢,提笔开了一张药方。配好药付款时,这位大夫的话让人有点意外。“一元。”多少?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一块钱。”大夫伸出一根手指头,我将信将疑地掏出一元钱递过去。
午饭后,打开大夫配的药,一包有五片红红绿绿的药片,我打发女儿将药吃了,心里盘算着晚上若还难受该带她到什么地方看。晚上下班回家,女儿已经精神十足地在地上玩了,一问,才知道她早上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我高兴地对她说:“这位大夫真的神了,一元钱就能治了病,以后生了病就找他了。”
现如今,一提起看病,人们就都感叹“看不起”。是啊,大病要花大钱,小病也省不了多少钱,不管你生了什么病,到了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不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不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换,用等价交换原则看待医患关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医德医风削弱,责任感淡薄,少数医院或个别医生无病当有病看,小病当大病看,不需检查也检查,使用昂贵药品。有的医生习惯于开大处方,不管什么病,都要用最贵的药。这些做法,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而且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前述这位医生自己开着诊所,但他认认真真把脉,真心真意救死扶伤,为患者排忧解痛。“一元钱”治病无疑如一缕春风,吹得患者心里温暖舒服。但愿能有更多的大夫像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