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东湖*文苑总第2302期 >2011-12-21编印

话说简单
刊发日期:2011-12-21 阅读次数: 作者:张见素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见素
  清人顾仲的《不养录·嘉肴篇》总论里引用竹宅朱先生的话:“凡试庖人手段,不须珍异也。一肉、一菜、一腐,庖人抱蕴立见矣。盖三者极平易,极难出色也。”饮食之道,人生之道也。
  老庄的理论核心在“无为”,即一切顺其自然。这种思想建立在宇宙无穷而人生渺小的基础之上,所谓“蟪蛄不知春秋,小年不知大年”。既如此,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老庄简单的够彻底。
  我看《论语》,只有颜渊得到过孔子的高度赞美:“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周游列国,风尘仆仆,忧心忡忡,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样子,但圣人也欣赏颜子的安贫乐道。
  我算是看过一些书的,不过因为抱着消遣的目的,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但我常常想起沈从文先生《一个多情的水手和一个多情的妇人》里一个简单的情节,那位耽搁在吊脚楼上被同伴千呼万唤始下来的水手,船就要开了,他还要跑回吊脚楼,把别人给他的四个苹果留给跟他过夜的妇人。
  有一个画面,出自瞿秋白的散文,说他在火车上,觉得人生孤寂,猛然看见路旁经过一个小村子,隐约看见一家父子母女同在茅舍门口吃早饭。连我也很受感动,不用说身在旅途四处漂泊的游子了。
  日本作家中野孝次撰有一文,题目就叫《袋里有米炉边有柴还要什么》,态度再鲜明不过了。
  自杀了的海子,最著名的诗句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应该是诗人的理想,简单,但追求不得,所以他放弃了。
  还想起流传吴地的一支曲:“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可与张祜的《何满子》媲美,最简朴,却最深情。
  不知那位哲人说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可以想象得到上帝坐看人类折腾,而他安详地拈须微笑的神态。
  简单,不容易。
  能简单,是大智。